400-688-2626

诚信缺失政府难辞其咎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06-29 23:37:04

日前,由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的课题组,对上海社会诚信问题展开调查,调研结果显示:诚 信作为社会行为中最重要的准则,在具体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并未得到肯定,反而成为“吃亏”的代名词。(法制日报) 上海市

    日前,由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的课题组,对上海社会诚信问题展开调查,调研结果显示:诚 信作为社会行为中最重要的准则,在具体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并未得到肯定,反而成为“吃亏”的代名词。(法制日报)

    上海市民“讲诚信吃亏不讲诚信占便宜”的看法固然与目前不同程度存在的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有关,但根本原因恐怕还是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成本太低。守信者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鼓励,反而处处碰壁;而失信者则能得到很多不应得的收益,即便骗局被揭穿,也很少受到惩罚。

    以骗购经济适用房为例,一旦得手,五年后上市一转手就是几十万元的收益。即使被查出,骗购经适房者也不用担心会受到严厉处罚。有关部门最多责令其退还经适房,并取消5年内再次申请购买或租赁各类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的资格。对于那些本来就没有购买或租赁保障性住房资格的人来说,这种处罚无异于隔靴搔痒,根本没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骗购经适房甚至比拖欠银行贷款或欠缴水电费的风险还小,连个人征信系统的黑名单都不用进。难怪以虚假资料骗购经适房的现象会愈演愈烈。  

    信用缺失现象严重,相关政府部门自然难辞其咎。一方面是监管不力,导致失信行为增多。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充斥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某些政府部门在决策过程中朝令夕改,难以取信于民。还有一些政府官员习惯用谎言来掩饰自己的失职渎职和营私舞弊行为,使政府的公信力一再受到重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带头不讲诚信,社会又怎么会有诚信可言?

    社会诚信水平的降低很大程度上是目前并不完善的法制环境造成的,利用法律漏洞和监管真空牟利者不在少数。走歪门邪道致富者多,诚实守信经营反而举步维艰。一夜暴富的例子多了,人们自然会感觉诚信的人容易吃亏,也都想走捷径致富,转而把诚实守信的美德抛在一边。

    要让讲诚信的老实人重新得到社会的追捧,让诚实守信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风尚;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失信者的违法成本,让诚信者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得不偿失,才不敢再冒失信的风险。反之,如果失信成本偏低,自然会有人不择手段的谋取暴利。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