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乌市警方发预警 提醒高考生及家长谨防陷阱

来源:新华网 2010-06-29 23:24:12

一、招生陷阱。针对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名校就读的心理,骗子往往设置4类陷阱: “名校”变“民办”。骗子通常许诺可以让高三毕业生到名校学习,但在接受“关系费”

    一、招生陷阱。针对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名校就读的心理,骗子往往设置4类陷阱:

   “名校”变“民办”。骗子通常许诺可以让高三毕业生到名校学习,但在接受“关系费”、“赞助费”后,却将学生安排到交钱就能上的民办高校;

   “艺校”变“艺班”。骗子吹嘘可以帮助考生进入艺校,从而骗取高额“好处费”,最后却将学生送进私人开办的艺术辅导班。

    “军校”特招。骗子以部队首长亲属、朋友的身份自居,或者干脆自称高级军官,谎称手中握有某某军校的特招生名额,在收受钱财后溜之大吉。

    “点招”吸引。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对试点高校“点招”政策不了解的弱点,极力渲染其中的“黑幕”,以帮助毕业生取得“点招”名额为名,实施诈骗。

    二、招工陷阱。一些考生在高考之后即外出打工,针对这类学生,骗子常常以职业介绍所、职业中介人名义设置3类陷阱。

    收费不介绍:骗子收取毕业生高额打工介绍费后逃之夭夭;

    预留试用期:承诺给予高薪,以试用的名义廉价利用毕业生的劳动力;

    乱收费:编造各种名义收取费用,如风险抵押金、培训费、置装费、建档费等。

    三、网络陷阱。学生参加高考后,上网的时间多了,但对是非的辨别、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相对较弱,易沉迷于网络色情。

    四、“哥们儿”陷阱。现在的高三毕业生多为“90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冲动,高考后,管理上也处于“放羊”状态。此时,一些高三毕业生误交不良社会青年,并为了“哥们儿”义气,做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违法行为。

    五、传销陷阱。骗子往往以高三毕业生的亲朋好友或老乡面目出现,鼓动毕业生利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间赚大钱,以高额回报、快速致富为诱饵,进行诱骗。

    针对这五种情况,公安机关在加强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同时,提醒广大家长、考生:首先,要通过正常渠道报考高校,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其次,要认真甄别各类中介的真伪,不要“病急乱投医”;最后,家长要加强对考生的监管,防止其上当受骗及违法犯罪。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