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问题是一段时期以来知识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并引起了我们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科技部等十部门和单位为此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李汉林。 记者:李局长,您好,您认
学风问题是一段时期以来知识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并引起了我们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科技部等十部门和单位为此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李汉林。
记者:李局长,您好,您认为造成目前不良学风的原因是什么?
李汉林:前不久,刘延东同志召集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2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召开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布置各部门共同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构建良好学术风气。但应该看到,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来惩治学术腐败,其原因是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因素复杂,界定和认定也比较难。
整体看来,造成学术界出现不正之风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一些学人的个人品质问题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一方面,学术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难以避免社会上不正之风的侵蚀;另一方面,目前学术界一些评价制度的不规范和监督机制的缺失,如论文发表和专著出版中的引证不规范、研究成果评价缺乏公认的评估标准、严肃的学术批评难以开展等,则为这些弊端的产生提供了间隙。与此同时,我们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行的简单化的量化考评,乃至将这样的考评结果不适当地与某些激励措施直接挂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学风浮躁和种种非学术因素问题的丛生。
记者: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抵制不良学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汉林:学风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我院一直高度重视学风问题,维护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的声誉,引导科研人员加强学术自律,践行优良学风。在自觉抵制不良学风方面,近些年来我院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把好学术期刊关口。1999年,《历史研究》等7家史学刊物发表了《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宣布要以身作则,抵制不良学风。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近几年,《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等刊物相继开始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从制度上保证选稿的公正性和刊物的学术水平,有力推进了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
二是积极倡导优良学风。我们院党组2003年颁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就加强学术道德自律的基本准则提出“八个提倡,八个反对”,引导科研人员树立良好的学风自律意识。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