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新基金发行低迷 持续营销优势凸显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4-26 01:32:17

基金公司的日程表上只有两件事情:一是保持良好的业绩,二是卖更多的新基金。但是,随着已有基金产品的日渐丰富,新基金发行放开,以及证券市场行情的影响,2010年的新基金发行市场,在一开始就显现出一种低迷的态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基金公司的日程表上只有两件事情:一是保持良好的业绩,二是卖更多的新基金。但是,随着已有基金产品的日渐丰富,新基金发行放开,以及证券市场行情的影响,2010年的新基金发行市场,在一开始就显现出一种低迷的态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新基金发行低迷的同时,一些基金公司却利用持续营销这一更长久的营销方式取得不错的成绩。

  持续营销表现抢眼

  Wind数据显示,在2010年一季度,所有基金的净资产减少超过2400亿,同比下降约9%,而同期基金数量增加了20只。

  “一季度基金整体呈现净赎回状态。”好买基金网总经理杨文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不过,摩根士丹利华鑫、民生加银、华商、华富、易方达等没有发行新基金的五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却出现了不小的增长。

  “我们一季度规模增长了9.04个亿,基本上全是来自持续营销。”华商基金督察长程丹倩告诉记者,按照他们的预计,华商基金2010年依靠持续营销对规模的贡献度占比应该在50%以上,高于新基金发行。而在4月份前两周,华商老基金申购放量明显,曾经有两天申购金额都达到了2个亿以上,前两周的申购已达5亿~6亿元。

  如果加上一季度约10亿元的申购量,该公司依靠持续营销增加的规模已接近一季度发行新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19.92亿元。

  基金公司对持续营销的关注也有加大趋势。“2007年时,许多基金公司已经有了几十人的渠道维护队伍,据我了解,现在这一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个别基金已经达到了上百人。”杨文斌认为,虽然持续营销是相对静态持久的工作,但各家公司也比较重视。

  相对新发基金成本更低

  “现在市场已有的基金比重已经很大,新基金发行更难。”程丹倩介绍,由于老基金的基金经理往往是经过市场检验的,有过往业绩可以参考,随着基金投资者的不断成熟,持续营销的效果也在逐渐显现。

  对基金公司来说,和新基金发行相比,持续营销还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按照基金公司的发行程序,新基金的发行仅渠道部分各个网点铺展的宣传品费用就不低,再加上广告投放费用、宣传费用等,可谓耗资巨大。“一个大点的公司发行新基金,没500万~1000万元下不来。”而采用持续营销手段,这部分的费用则可以省略。

  在杨文斌看来,新基金发行遇到的问题不仅是证券市场的低迷,产品创新的空间也已经非常小了。“一些公司为了发行新基金,有时候不得不稍微换一个概念,甚至复制基金。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做持续营销呢?”

  老基金卖口碑

  不过,从整个基金市场的情况来看,持续营销并没有超过新基金发行成为主流渠道,这背后,除了该模式需要基金公司有良好的业绩支持之外,渠道和投资者习惯也是目前的主要阻力。

  和新基金发行依靠渠道宣传、公司品牌、其余基金业绩以及定位不同的是,持续营销需要考虑的因素较为简单。“投资者购买老基金主要以业绩为衡量标准,持续营销的效果和基金公司业绩直接挂钩。”杨文斌介绍,“摩根士丹利华鑫一季度的增加也是因为业绩好。”

  Wind数据显示,在上述五家公司中,摩根士丹利华鑫有两只基金分别列年初以来所有547只开放式基金增长第二和第十七位,华商有三只基金进入前50,华富基金两只基金进入前50。

  易方达的业绩增长是源自沪深300(3190.003,-11.54,-0.36%)指数基金。

  “仅有基金公司重视持续营销是不够的。银行对推行老基金的兴趣明显不如发行新基金。”杨文斌介绍。不过,近期工行等银行也已开始注重基金的长线销售,如定投等持续营销的方式逐渐在业内推行。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