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主题,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物价的适度稳定是经济政策力图达到的目标。通过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和快速货币信贷投放,中国经济顺利地完成"保增长"任务进入2010年。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主题,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物价的适度稳定是经济政策力图达到的目标。通过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和快速货币信贷投放,中国经济顺利地完成"保增长"任务进入2010年。面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怎样的调整来应对潜在的通胀风险、调整内部经济结构进而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所有人共同关心的命题。
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左右。
去年8月份开始我国CPI一直保持上升态势,到今年1月CPI已转正,加上今年1月份M1同比增长了39%,不少人根据经典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加必然引致物价的全面上升。实际上,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中食品权重较大,只要农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物价上升的压力就大为减轻。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像2008年由国际输入和国内成本推动共同形成的通货膨胀难以再现,反而是不少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制约其产品价格上行空间。当然,我们要引起重视的是,去年没有完成、延至今年的一些公用事业价格改革会提高CPI、强化通胀预期;另外由于房屋价格和租金的上行,劳务成本上升已是必然。这些必将加大我国未来的通胀风险。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需要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不能简单地把货币供应量等同于物价上涨,等同于通货膨胀,应该区分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基于多目标的政策考虑和"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我们认为,管理通胀预期、控制潜在通胀风险,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将进一步加大,将广泛使用数量化工具,利率工具会较少。
今年央行已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考虑到2月份的季节因素,可能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手段仍继续是公开市场操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信贷窗口指导,除非数量工具实施效果欠佳,加息才成为可行选择,时机选择会考虑欧美利率政策和热钱流入状况。
2010年的经济注定是复杂的一年,希望我国就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实现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