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软信用与硬信用

来源:宜宾晚报 2010-03-02 11:45:07

信用有两种:一种是软信用,一种是硬信用。软信用是依靠道德支撑的信用,硬信用是依靠法律支撑的信用。在现实生活中,二者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 首先,二者具有不同的目的体现。软信用的目的是人,是实现人自身道德的完善。在我国古代,信用本身就是

    信用有两种:一种是软信用,一种是硬信用。软信用是依靠道德支撑的信用,硬信用是依靠法律支撑的信用。在现实生活中,二者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

    首先,二者具有不同的目的体现。软信用的目的是人,是实现人自身道德的完善。在我国古代,信用本身就是道德的内涵之一,信用建设的实质更多的是体现为实现人自身道德境界的升华。硬信用的目的更多的是在于物,是通过信用手段获取更大的利益,具有深刻的功利性。硬信用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了广泛发展的形式。

    其次,软信用体现了一种价值理性,一种人生的目的追求和价值标准;而硬信用体现了一种工具理性,一种谋利的手段和工具。

    再次,软信用是依靠道德进行自我约束,有还是没有由你良心评判,承担的只是良心责任;而硬信用是依靠法律进行强迫约束,有还是没有由不得你自己,你必须承担实际的后果。

    第四,二者并非具有同一性。有软信用并非一定有硬信用,如有些国有企业的老总,从私人道德角度出发的信用可能很充足,但就是借银行的钱长期不还,这就是硬信用严重不足。同样,有硬信用并非一定有软信用,如有些人生意场上的信用法律意识很浓,但并非就一定个人品德高尚。

    第五,二者的主体要求不同。软信用的实施主体是个人;而硬信用的实施主体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组织。

    第六,二者具有不同的生长空间。软信用具有内在性,生长空间是个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硬信用具有外在性,生长空间是外在的现实世界。正因为信用有上述软硬之分,所以,信用建设也应有软硬的区别。正确的应对策略是:用软手段建设软信用,用硬手段建设硬信用。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用慢火“温炖”;而对违反法律的失信行为则必须采取强硬措施,“严打”不仅是必要的手段,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22 09:42:04

2014年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怎么查


网络 2014-05-28 22:31:48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理事会)


网络 2014-04-13 19:06:35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话语权的罪与罚


网络 2013-12-01 11:54: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