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的力量与密西西比泡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02-08 16:02:55

现实经济中,泡沫此起彼伏,可谁是泡沫制造的鼻祖呢?   曾经和几个经济学专业的朋友谈起约翰·劳,他们都茫然无知,可见这个名字淡出经济学教科书久矣。有书这样介绍约翰·劳:他是18世纪欧洲的一个金融家,以推行

  现实经济中,泡沫此起彼伏,可谁是泡沫制造的鼻祖呢?

  曾经和几个经济学专业的朋友谈起约翰·劳,他们都茫然无知,可见这个名字淡出经济学教科书久矣。有书这样介绍约翰·劳:他是18世纪欧洲的一个金融家,以推行纸币而闻名。他曾劝说法国摄政王滥发货币,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金融崩溃,于1729年无声无息地死在威尼斯的一个贫民窟里。

  我最早在经济思想史的课堂上听到约翰·劳这个名字。老师在介绍欧洲早期货币思想时,激动地提到了他,说他与早期金融史上三大泡沫中的两个直接相关,分别是法国的“密西西比事件”和英国的“南海事件”。他的贪婪和无知对欧洲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课后我就把他与“臭名昭著”联系起来。

  但著名货币史学家和小说家库尼埃的《大赌局》改变了我对劳的印象。库尼埃花费心力写作《大赌局》,目的就是为劳正名。这是一本关于劳的历史小说,塑造了一个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悲剧命运的劳的形象。书中还涉及很多知名人物,如牛顿、笛福,结尾更是请出年轻的孟德斯鸠,趣味盎然。很多人都知道,笛福参与南海公司的构建,牛顿则投资过南海公司的股票,折了本钱,但他们是否真与劳有那些精彩的交往故事,那就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了。

  小说归小说,我们从中可以读出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想。时间相隔数百年,但是人性和欲望与今天惊人的一致,大家都梦想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那也是一个冒险家的时代,不断发明的新科技,未知的海外新大陆(13.20,-0.02,-0.15%),都刺激着人们去追求成功。约翰·劳并没有学过经济学,那个时代也还没有真正的经济学。但是他凭借惊人的直觉发现了信用的作用,信用可以担保纸币,使得经济活动的范围迅速地、无限地扩展开来,这正是货币的最大秘密。

  有人说劳是纸币的发明者,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中国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有纸币流通,明代更是已经遍布全国。但约翰·劳肯定是欧洲纸币推广的大功臣。纸币轻便、易携带,这只是它的表面特征。纸币最关键之处在于,它和贵金属脱离了直接联系。劳看清楚这一点后,不再把货币本身当作财富,而是把它看作可以获取更多财富的手段,维系经济系统、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今天,我们把这种观念称为“投资”。

  劳是苏格兰人,但在苏格兰无法施展才华,反被议会驱逐出国。他在欧洲游历了许多地方,终于在法国找到机会。当时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刚刚去世。他生前穷奢极欲、穷兵黩武,既开创了盛极一时的局面,也在身后留下了巨大的财政赤字。路易十五还小,就由奥尔良公爵担任摄政王。劳抓住这个机会,为摄政王献计:“要繁荣,发纸币”。

  有一些学者根据劳的著作《论货币和贸易》来推断,劳不懂得货币和财富的差异,以为货币就是财富,多印货币就可以增加财富。库尼埃小说里的很多细节都反对这一判断,因为这未免太低估劳的智力。约翰·劳经过仔细推算,研究了在路易斯安那的贸易特许权和在加拿大的皮货贸易垄断权中的收益,才得出政策建议。劳不仅是要推行货币,还想用增加的货币来拓展殖民地的贸易。

  摄政王对劳的想法极为赞赏,授权他组建法国历史上第一家银行,批准发行纸币。劳的货币改革计划立竿见影,一年内纸币价格就上涨15%。而公债则下降21.5%。劳很兴奋,马上提出谋划已久的“密西西比计划”。在劳的规划中,密西西比公司几乎垄断了美洲的贸易,前景十分美好,“那里到处都是金、银、铜、铅、水银等贵金属矿藏,只要用小刀和镜子之类的物品就能从当地印第安人那里换来金块。”为了拓展业务,密西西比公司向公众筹募5万股的股票。

  整个法国都为这只股票陷入狂热,至少有30万人来申请这只股票,价格涨了数十倍,连带物价、房价一同上涨,大量外省人涌入巴黎,导致巴黎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驱逐劳的英国人都觉得眼红,开设了自己的南海公司,在英国引发类似的泡沫。事实上,当时的法国根本没有那么多货币来满足狂热的投机,于是摄政王借机滥印钞票,股票价格进一步被推动上涨。

  泡沫过于庞大,终会有破灭的一天。密西西比没有发现金矿,人们也终于发觉纸币数量远远超过铸币,早已失去原有的价值。政府开始回收纸币,马上就引发了挤兑风潮,股票价格暴跌,约翰·劳也被踢出内阁,销声匿迹。受到密西西比泡沫的重创,法国经济从此一蹶不振,过了很多年才从传统的农业部门逐渐开始复苏。

  数十年后的亚当·斯密总结说,劳的模型包含了重要的经济思想,可惜忽略了人的因素。他既没有考虑到摄政王缺乏自律,也没有估计到群众会陷入癫狂,会把公司股票炒到如此高度。但这只是悲剧的开始,自劳以来,一轮又一轮的金融泡沫不断出现,最近一次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至今未能摆脱,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直升机般地撒钱结果又将如何呢?

  投机风险是金融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要彻底消除风险,金融业就不复存在。劳的悲剧性结局,是要提醒决策者如何控制和把握风险。冒险家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一个“货币战争”的时代,金融已经变得更重要,也更危险了。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征信大数据链的形成与应用探讨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22 09:42:04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07 14:10:40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话语权的罪与罚


网络 2013-12-01 11:54: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