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警惕后危机时期的主权信用“余震”

来源:新华网 2010-01-18 11:23:58

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在过去两年中得到集中释放,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幸运的是,目前世界经济筑底趋稳态势渐趋明朗。然而,最近冰岛、希腊等国主权债信危机却在提醒人们:金融余震仍在持续,各国政府仍须审慎应对。 目前,国际金融震荡

    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在过去两年中得到集中释放,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幸运的是,目前世界经济筑底趋稳态势渐趋明朗。然而,最近冰岛、希腊等国主权债信危机却在提醒人们:金融余震仍在持续,各国政府仍须审慎应对。

    目前,国际金融震荡“地壳”中残余的压力正沿着特定的薄弱点依次释放:2009年10月,冰岛面临“国家破产”,主权信用评级几乎沦为垃圾级;11月,迪拜世界集团因流动性问题宣布延迟偿还债务;12月,希腊政府陷入严重财务危机,三大评级公司纷纷下调其主权信用评级;今年1月,冰岛因无力还债,决定就是否赔偿英国、荷兰54亿美元进行全民公投……

    三座“经济火山”喷发的形式不同,但压力均来自主权信用危机。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并非三个孤立的样本。实际上,自迪拜宣布推迟偿债后,爱尔兰、墨西哥、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因高负债率先后被下调主权信用评级,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主权信用也因公共债务规模巨大而屡遭质疑。

    如同个人、公司信用与偿债能力挂钩一样,国家信用危机背后折射的是金融危机背景下普遍存在的政府偿债压力。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政府负债已突破35万亿美元,主要经济体的负债率均已达到历史高位。如今一些国家出现的主权信用危机,大多源自于危机爆发后的大规模经济拯救计划和创纪录的政府债券发行。

    两难的局面已经出现:一方面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政府援助或投资拉动经济走出衰退,财政赤字或公共债务规模大幅攀升;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尚不足以为财政平衡提供有力支撑,债务违约风险和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渠道减少,增长后劲乏力。正是经济低迷和债务高企的双重困境,使得主权违约风险不断加大。

    还需关注的是,金融危机早期,一些国家政府采取了剥离购买等方式消除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或债务,这种方式对早期重建金融秩序、阻断金融风险传播链发挥了作用,但是后危机时期,这种由民间债务转化而来、且暂时难以消化的公共债务加大了政府的偿债压力,成为导致主权违约风险上升的重要因素。穆迪公司在一份报告中就曾警告:从主权风险角度观察,2010年可能将是动荡的一年。

    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人们的信心增加,但冰岛、迪拜和希腊等案例再次显示,复苏的基础仍然不牢固,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延续,并且随着危机的继续深化,包括主权债务风险在内的诸多潜在风险将陆续暴露,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当务之急是继续维持适度的刺激政策,确保经济稳步复苏的态势。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国务院: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


中国网财经 2016-05-09 18:21:00

中国已为8.4亿人和1930.6万户企业建立信用档案


中国网(北京)  2014-07-09 14:32:24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