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达院士表态,自己对搞学术的人造假表示不齿,关于自己的名誉,首先相信组织、相信学校会通过调查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摘自2月4日香港 《文汇报》 观 点 利益面前学术良心为何如此卑微 老实说,我已经对层
李连达院士表态,自己对搞学术的人造假表示不齿,关于自己的名誉,首先相信组织、相信学校会通过调查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摘自2月4日香港 《文汇报》
观 点
利益面前学术良心为何如此卑微
老实说,我已经对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有了“审丑疲劳”。在我们这个时代,学术造假俨然“没有最坏,只有更坏”。但浙大博士后贺海波的论文造假还是让我震惊。震惊的不是造假论文的作者中有重量级人物——在国外,同样也有诸多重量级人物造假,比如号称“克隆之父”、“韩国民族英雄”的黄禹锡。我震惊的是,在这样一个学术造假事件面前,有关方面相互推诿、消极对待,我们的学术自我纠错机制俨然破产,这让中国学术界在学术造假的灰垢上再次蒙羞。
出现学术造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所谓“声誉”,高校、研究所等学术单位甚至是主管学术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讳疾忌医”,一味地护短,学术界缺乏自我净化、自我纠错能力。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在诸多学术造假被揭露后,有关方面大多持如此态度。
在“韩国民族英雄”黄禹锡学术造假被揭露出来后,首尔大学迅速进行调查与处理,剥夺了其诸多头衔,黄禹锡也因此向公众诚恳道歉。不仅如此,韩国首尔地方检察厅还以涉嫌欺诈罪、挪用公款罪及违反《生命伦理法》的罪名将黄禹锡送上了法庭。
难道,对于国内那些以学术为生命的大学、研究所,在利益面前,追求真理的信念、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纪律的维护、学术良心的捍卫,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微不足道吗?
可以说,正是学术自我纠错机制的缺失,学术界缺乏自我净化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仅出现学术造假,而且出现大面积的学术造假;不仅学术造假在各个领域风行,而且学术造假前仆后继,在造假者跌倒的地方不断前进。
摘自2月4日《中国青年报》作者:杨 涛
宽容学术造假必使道德底线后退
某些高校、科研机构学术造假事情接连出现,如清华大学医学院原副院长刘辉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严重不实;上海交大博导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曾在申报博士点、长江学者时屡次将他人成果纳入自己名下……
浮躁心态在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蔓延。一些学者或忙于社会事务,或忙于创收,不亦乐乎;一些研究生导师担任多种社会职务,搞科研、进课堂的时间和精力被大大挤占,对学生实行“放羊”的也不在少数。在这种背景下,曝出浙大教师论文造假、学术不端的新闻,并不奇怪。
据报道,举报者祝国光教授曾先后向卫生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发出具名举报信。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工程院表示正在立案调查,其他机构皆无明确回复。看来,在学术道德滑坡的大背景下,某些学术潜规则的力量不可低估。这一“造假门”并非“空前”,能否“绝后”?
如果我们对学术不端现象视而不见,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庇护、宽容,那么,势必让学术道德底线不断后退,让学术造假现象越来越泛滥,对高校、科研机构的公信力造成严重伤害。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