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制图 杨芳芳 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将告别无法可依。 在征求意见稿中,信用卡还款情况、停用手机号是否拖欠月租等都要纳入征信范围。由河南商报联合新浪河南、商报网推出的问卷调查显示
本版制图 杨芳芳
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将告别无法可依。
在征求意见稿中,信用卡还款情况、停用手机号是否拖欠月租等都要纳入征信范围。由河南商报联合新浪河南、商报网推出的问卷调查显示,有近四成人同意将包括水电费在内更多的项目,纳入征信范围,激励约束个人重视保持良好的信用。
八成人有意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
虽然从2006年央行就组建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到2008年年底,个人征信系统大约收录了6.4亿人的信用档案。但85.9%参与调查的网友表示,并没有查询过自己的信用档案。
而查询的原因,多数是在申请信用卡、贷款或是政府部门录用时,因为有“信用污点”被拒绝。
“以前也听说银行收集的有这方面的信息,但我从来没有查询过,也不知道怎样查询。”市民林先生说, 尽管目前他还从来没有因为信用污点遇到过什么麻烦,但他仍然很想去查一下自己的信用报告。而本次调查中,也有81.2%的人与林先生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们想知道自己的信用状况如何,并维护自己的良好信用。
目前,个人的信用报告可免费查询。可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查询,也可直接向征信中心提出书面申请。而《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每人每年有一次免费查询机会。
近四成人同意将更多项目列入征信范围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央行表示,将逐步将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缴费情况,以及个人纳税情况等都计入征信范围。对此,有36.8%的被调查者比较赞同将更多项目列入征信范围。
“我感觉缴纳物业费之类,也可以考虑记入征信范围,避免个别‘老赖’影响整个社区。”谢女士说,看媒体上时常会有某些人不缴水电费影响一栋楼居民生活的报道,而除了停水停电外,几乎没有办法惩处这些“老赖”,如果把这些项目也列入征信范围,则可敦促“老赖”们及时缴纳费用。
同时,43.7%的被调查者反对将缴纳水费、电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的信息记入征信范围
被调查者陈先生说:“谁没有一时疏忽忘记缴纳水电费的情况?这也要纳入征信范围太苛刻了吧!”
而且,他认为现在缴纳水电费很不方便,只有指定的银行指定的窗口能缴费,每次去都要排半天队。若是公共事业的缴费情况一定要纳入征信系统,那一定要先解决缴费难的问题。
四成人认为,拖欠费用被记录,银行应尽提醒义务
在国家针对征信推出首部立法、加强诚信建设时,52.0%的人最担心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入黑名单,而担心自己个人隐私被泄露或是自己的信用报告被滥用的人只有16.2%和11.7%。
认为“睡眠信用卡”不激活也会产生年费,若不缴纳则会产生负面信用记录这一项不合理的人最多,占参与调查者的27.3%。其次被别人冒用身份证而产生欠费记录,以及手机号停用而拖欠的月租费,也分别有22.9%以及20.4%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待商榷。
“认为这些项目不合理,主要是这些情况下多数欠费并不是故意拖欠。”王女士说,她手中就有不少信用卡是“摊派卡”、“人情卡”,办理时业务员都承诺不会有年费,她很担心这么多年过去了,会不会拖欠银行巨额的年费。
因为担心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列入“黑名单”,40.4%参与调查者认为,银行等上报信用信息的机构,对个人应尽到足够的告知提醒义务;27.7%的人认为,对于不是恶意的不守信用的行为,如果银行不加甄别就妄下结论将有失公平。
近三成人赞同不良记录保存5年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个人不良信用保留5年、犯罪记录保留7年。对于这项新规定,26.8%的被调查者比较赞同,认为比此前无限期保留记录有改进;有15.1%的人认为时间可以更长一些,有助于建立一个诚信社会;8.8%的人认为跟国际惯例差不多,也比较切合实际。
但与此同时,49.3%被调查者认为,这种“不良信用保留5年、犯罪记录保留七年”还需要商讨,应该调查出来污点的原因,然后再增加或是加重处罚。
一个人如果是因偶然疏忽,而未及时支付信用卡年费等,因此作为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一下子保留5年,导致这个人长期无法贷款买房或是办理信用卡,这样的处罚有点儿重了;如果银行当时也没有尽到告知义务,那就更加不应该让个人背这么长时间的信用污点。
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多方面信用不良的“累犯”,特别是那些涉及金融犯罪的重犯,即使保留7年的时间,对他们的惩罚也是不够的,保留时间太短还可能对国家的金融安全有威胁。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