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华商回家投资最看重政府诚信

来源:台海网 2009-09-09 13:51:50

台海网9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易福进/文 黄少毅/图)海外华商“回家”投资最看重什么、华商要如何与当地官员保持距离……昨日下午,在本届投洽会的重要配套活动“2009海外

  台海网9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易福进/文 黄少毅/图)海外华商“回家”投资最看重什么、华商要如何与当地官员保持距离……昨日下午,在本届投洽会的重要配套活动“2009海外华商中国投资推介会”上,央视名嘴董倩抛出诸多尖锐问题,让多位明星华商和厦门、石家庄、平顶山等代表城市的市长一一过招。

  而看重“政府诚信”则是在场的600多名华商的一致心声。  

  选投资地点

  华商首先考察政府诚信

  在海外打拼多年的华商,不少手中握有大量资金,为吸引华商投资,多位参会的市长一开始就 “卖命”地推销自己的城市。

  “你们说得很好,但关键还是人家华商要什么。”董倩直接发问。

  1980年就回家投资的香港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树哲先生,目前在国内多个城市均有大量投资,他表示政府的诚信,对合同、承诺的执行力都直接影响着他的投资决定。

  “有时候,会因为官员的更换、政策的调整使得合同的执行受到影响,这很要命!”林树哲表示:这会给华商带来很大打击。

  世界500强、美国特雷克斯(Terex)公司中国区总裁郎华先生对此感同身受,他透露,每次选择一个项目落地,都是先从数十个城市中挑出两个,再做最后选择。“有一次,最后剩下的两个城市,其中有一个城市开出的条件相对优惠,但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 ‘第二’优惠的城市,就因‘第一优惠’的城市太优惠了,反而让我们怀疑他的诚信度。”

  “诚信论”得到了在场的厦门市副市长黄菱的认同。长期和外商打交道的黄菱表示,外商投资当然要考虑赚钱,他们做项目评估时直接和政府的承诺、优惠条件等因素挂钩,一旦政府“半路毁约”,华商的投资回报必然要受到影响。

  “此外,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产业配套等因素,也都直接影响着华商选择落户的城市。”黄菱说。

  寻投资机遇

  想成功得会说“中国话”

  由于在场的华商,多数是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进入大陆投资,于是有不少年轻华商就有疑问,“那时大陆需要大量的投资项目,到处是机遇;而现在回来投资,却到处是竞争。”

  对此话题,林树哲并不认同,“现在仍到处是机遇。”他举例说,上世纪80年代初他回国投资时,当时高的房子普遍也就是六七层,哪需要什么设计师,“但现在都是几百米的大厦,回国的设计师这时候才有发挥的余地了。”

  在林树哲看来,现在回家投资,要想成功,得先考虑这个因素:一要看业务适不适合中国,二是必须融入中国市场,三是做回中国人。

  “必须得重新学会说中国话”,郎华对此深感认同,他认为,只要有过硬的本领、掌握核心的技术,现在的机遇要大于从前。

  论相处之道

  官商如何保持阳光距离

  华商回国投资如何与官员保持“阳光距离”?这一问题让嘉宾们颇为头痛。

  一官员表示,一次当地的一外商企业,争取到国外一笔巨额订单,恰巧这时国外客户想访华,对方要求乘专机并要求走贵宾绿色通道,这可难坏了上述外企老板。怎么办?在当地一副市长紧急联系了民航、机场等部门后,顺利满足了贵宾的要求。

  这是地方政府争取外商时使用的“非常规”手段。但在董倩看来,“中国人讲究知恩图报,在腐败、权力寻租面前,华商该和官员保持什么样的距离?”

  对此,石家庄副市长张殿奎用“君子之交,清如酒”来解释,他认为,华商、官员合作,首先讲究的是有共同的价值观,商人赚钱,官员通过招商解决当地的民生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办事要尽量公开透明,“在这样的基础上,商人和官员之间就可以是朋友,为什么不可以坐下来一起喝杯酒呢?”

  而上述郎华总裁表示,商人追求利益,但不该要的东西,最好别过度伸手向政府要,“一开始可能多占了点便宜,但最后垮下去,可能也就是因为当初占了便宜。”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