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3日从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组了解到,“中国信用提案第一人”、全国政协委员童石军和其他12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设立中国信用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案,呼吁加强当前我国信用业
记者3月3日从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组了解到,“中国信用提案第一人”、全国政协委员童石军和其他12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设立中国信用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案,呼吁加强当前我国信用业和信用体系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童石军等委员认为,中国信用立法和信用监管滞后,存在问题突出。目前,信用体系建设各自为政、分散经营、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信用机构本身不讲信用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秩序的安全和稳定。设立“信监会”是对现有信用担保、信用评估和其他信用中介机构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防范信用风险的迫切需要。
据统计,现在在中国从事信用担保、评估、征集、调查、咨询等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大约有500家左右,还有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运作的一些信用信息系统。邓白氏、惠誉等国际信用中介机构也以不同方式进入中国信用服务市场。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督管理部门。童石军等委员认为,一旦出现风险,后果不堪设想。更让人忧虑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无人牵头,也无人监管,没有一套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业务范围是否合法,是否侵犯了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可依。这种状况说明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监管部门,对现有中介服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
目前,中国信用信息主要掌握在央行、公安、法院、工商、税务、劳动保障、人事等多个政府部门和商业银行、公用事业、邮政、电信、移动通信、保险等非政府机构,信用信息分散而相互屏蔽。童石军等委员认为,这就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监管部门来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建立惩戒制度,对信用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规范信用建设市场秩序。
童石军等委员认为,一行(央行)、三会(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已经成立,而作用于金融和市场经济基础的信用关系却没有一个相应的统一监管部门,这是很不配套的。金融监管仅靠一行、三会,而没有信用监管作为前提和基础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童石军等委员此次建议由国务院出面,由商务部整合现有央行、财政部、发改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多个部门的信用监管职能于一体,成立一个独立的单一监管主体———中国信用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便于更好工作,建议“信监会”为国务院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接受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设政策法规部、征信监管部、担保监管部、评级监管部、信用管理服务监管部、行业信用信息监管部和其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监管部等主要部门,对全国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中介业务行使监管职能。
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对设立信监会提案的审查意见是“建议由国务院交商务部研究办理”。(李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