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报道,全球收拾世界金融危机残局的成本已达11.9万亿美元。这笔惊人的开支总额接近全球年经济产出的1/5,包括为防止银行破产而注入的资本、清理不良资产的成本,以及各中央银行提供的债务担保和流动性支持。 国际货币
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报道,全球收拾世界金融危机残局的成本已达11.9万亿美元。这笔惊人的开支总额接近全球年经济产出的1/5,包括为防止银行破产而注入的资本、清理不良资产的成本,以及各中央银行提供的债务担保和流动性支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表明,这项花费仍在持续上升。抗击金融危机的大部分资金是由发达国家支出的,其账单迄今已达10.2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支出了1.7万亿美元。化解金融危机的资金多半为央行对陷入困境的金融部门的流动性支持。IMF的统计数据还表明,英国向金融部门提供的紧急救助开支总额占GDP的81.8%,比例为全球最高,约为12270亿英镑(合20507亿美元),并且大部分资金已经用完。20国集团2009年的预算赤字总额将达GDP的10.2%,为二战以来最高。美国的预算赤字排名第一,占GDP的13.5%,英国为11.6%,日本为10.3%。
为应对危机,决策者采取了积极有力的行动,以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刺激政策力度之大,尤其是美国,可谓史无前例。这些经济体消费者的过度负债状况已十分严重,现在,这些政府也正走向同样的命运。
发达经济体出现主权信用危机的风险是存在的,尽管目前风险仍然较低。未来几年美国和英国的政府债务尤其令人担忧。美国政府承担了银行系统的信用风险,并且,由于经济低迷,国内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公共支出急剧攀高,美国还面临着财政状况恶化的冲击。到某一时点,若美国公共负债规模难以为继,政府的民生支出将被迫削减。不久前,全球决策者们探讨了全球金融体制的改革等事宜,但目前为止几乎未见进展。
美国经济中存在的大问题,就是消费者负债过度。当前美国经济低迷主要是由家庭收支失衡造成的,而不是因企业导致。这一点十分关键,因为消费者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速度要远远慢于企业。同时也说明,期待美国经济衰退是短期的、并将迅速复苏是不现实的。美国私人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在2008年末升至308%,1998年为200%,上一次历史高点为233%――出现在1932年。美国消费者债务水平深不可测的说法已算保守,美国将花费数年时间才能解决这些过量的负债问题。在此期间,由于政府万般无奈之下充当了消费者,财政负担将会加大,债务规模将上升。
这一担忧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财长盖特纳不得不明确表态将在未来几年内显著降低美国财政赤字。这是美国政府面临的又一个中长期内的风险,并且不同于那些因政府接手金融行业有毒资产而随即带来的风险。拯救金融业意味着美国会有一大笔意外的财政负担。但研究显示,真正对财政造成伤害的很可能是危机之后疲软的经济增长。有人对历次金融和经济危机做了比较之后发现,危机的第一年到第三年之间,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平均上升40%,这意味着到2010年美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应该从2008年的70%升至100%。这将是二战以来的高峰,其中自然蕴含着主权违约风险。在遭受危机冲击的其他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这类问题。如最近3个月,英国被警告主权信用评级将下调,爱尔兰主权信用评级第二次被下调。
当前的危机,以及美公共债务的持续恶化,使得美国社保负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欠账的老问题更加严重。据统计,包括未偿清的社会保障债务的净现值在内,2008年美国年度财政赤字达5.1万亿美元。美国整体债务规模――联邦债务总额加上未偿清的社会保险债务――达到66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4.6倍,并超过了全世界GDP总和。
西方需求的持续低迷也给开放程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带来很大风险。亚洲出口约一半面向西方市场。目前发展中经济体尚能动用财政资金和经常项目积累的顺差抵消危机和外需滑坡带来的冲击,西方经济疲弱势头巨若在较长时间持续,将增加新兴市场的脆弱性。即便是持续上升的中国需求,也不足以带动新兴经济体走出困境,何况中国本身还面临着需求不足的问题。另外,今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信贷在政策指引下一路狂飙,蕴含着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风险。
眼下这场金融危机是以全球化为基本背景发生的,危机的发生地与波及地,并不是简单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它们都是整个危机链条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看到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遇到的问题与美国的问题不完全一样。从表面看,这场危机在美国是消费过度,并以过分膨胀的信用来支撑其过度的消费;在中国则是生产能力过剩,内部需求不足,消费不足。这两者其实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源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
美国增加储蓄,中国增加国内消费。这一“艰难”的调整过程将有助于降低未来全球经济的脆弱程度。但是,如果调整力度过于软弱,重新回到贸易顺差国为美国过度消费支出融资、顺差国外汇储备继续增长的老路上,就会朝背离正确的方向走得更远,令本已严重的债务风险加剧。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