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卖家“炒信”泛滥 淘宝自查重揭网购信用伤疤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09-08-12 09:21:01

最近两周,全国最大的网上购物平台淘宝网正鼓起勇气进行一项重要变革,鉴于买家对卖家的信任大都来自于对以往购买经历的评价,淘宝决定让卖家们自查“评价”的真实性,把作假得来的信用通通删去。淘宝“自查&rdq

    最近两周,全国最大的网上购物平台淘宝网正鼓起勇气进行一项重要变革,鉴于买家对卖家的信任大都来自于对以往购买经历的评价,淘宝决定让卖家们自查“评价”的真实性,把作假得来的信用通通删去。淘宝“自查”从7月24日开始,目前共有6984位会员进行了自删与反馈,从8月10日开始,淘宝网将对自查结果存有异议的会员进行第一次审核,卖家们可以就未删去的评价提供交易记录证明,向淘宝这个大卖场证明清白。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查事件其实才刚刚开始,通过它却折射出网络购物信用体系所面临的难题。

  惩治网购信用泛滥

  淘宝“自查”行动得到了所有买家的一致叫好,因为谁都愿意面对一个更加真实的卖家信用记录。所谓“炒信”跟淘宝所提倡的信用文化息息相关。因为卖家众多,信誉度高的显然更容易得到消费者选择,而信誉的来源则是每一次交易之后买家对卖家的评价,淘宝用“钻石”到“皇冠”等形象来代表卖家信用的高低。但很快,一种特殊的行业就应运而生,他们帮助卖家以各种作弊手段假交易,在短期内帮助卖家迅速“制造”信用,很快,炒作的强度由“一钻”向“五钻”泛滥,淘宝商户面临信用危机。

    观点

  打击“炒信”还公平环境

  资深互联网分析师 吕伯望

  艾瑞咨询分析师 张艳平

  信用是互联网购物网站的基础,淘宝不得不重视这件事,也是很正确的决策。如果一旦失去信用判断,互联网购物的混乱程度将超过现实市场,实际上淘宝从今年第二季度就开始抓打击炒信这件事,因为这种风气在最近变得严重。

  把交易记录跟卖家信用挂钩,这是当年eBay的发明,但eBay比淘宝要轻松很多,它后面有整个美国个人征信系统的支持,也有法律支持,如果卖家信用出了问题整个保障体系都会介入。而在我国个人信用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淘宝的做法一是建立目前的信用系统,二是发明了由支付中介来进行担保,但这种解决方式也只能算是一种权宜之计,最后的结果仍然是让淘宝一家公司来承担建立互联网信用体系的所有责任。

  存疑

  客户利益难以均衡

  今年5月初,全国原最大的淘宝信用炒作公司网丫正式宣布退出炒作行列,原因是认为“不诚信”的市场环境终究不会长久,该公司甚至号召“同业”放弃炒作营生。随后,淘宝号召所有卖家自查,“主动删除作弊得来的信誉,如果认为信誉清白,则希望提交相应证明”,但这随即引起卖家的诸多疑虑。

  有卖家认为,淘宝的系统无法判断交易是否虚假,进而删除相关信誉,“有的交易是线下进行的,我也不可能保留所有的交易凭证来证明我的清白”。对于新入行的网络店主来说,如果不像“前辈”一样使用一点点“作弊”的手段把信用值“炒高”,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在数不清的网店中得到出人头地的机会。

  给新卖家提供更多宣传平台

  资深互联网分析师 吕伯望

  淘宝的确应该照顾到卖家的情绪,有两方面的事情可以做,一是在自查的过程中,对于卖家没有主动删掉,但的确有嫌疑的交易记录,还是应当给卖家留有一定的空间,避免伤及无辜的人;第二点,一些卖家之所以参与了炒作信用,是因为淘宝竞争太激烈,门槛高,如果不靠炒信,积累起“钻石”的信誉的确很不容易,但这并不能证明新卖家就一定质量低,淘宝应该给新进入市场的卖家更多表达的渠道,给他们更多的宣传平台。

  网购信用体系亟待完善

  淘宝的努力是否可以解决网络购物行业的信用问题?“自查”方式始终还是寄希望于店主的“自觉”,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从制度上使得参与网络交易的人无比重视自己的信用,并用诚实可靠的方式获得它?除了将信用和交易记录挂钩,网购的信用体系还应包含什么内容?

  让网络信用与现实信用交汇

  易观国际分析师 曹飞

  从没有信用体系,到用交易记录来表示信用,这个体系仍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在细节上,可以把单纯的“好评”或者“差评”改为打分制,把评价做得更指标化,另外,也可以对卖家的营业执照做资质认证。不过,不管企业如何做细都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互联网信用体系应当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网上店主的“品牌”应该跟他自己的现实生活有所联系,要做到网上是否守信会影响到其现实经济生活,这个需要监管部门配合。晨报记者 张黎明

  记者观察

  网购信用构建还需补课

  张黎明

  淘宝的会员都有1.3亿了,你可以在上面买到从螺丝钉到二手汽车在内的几乎所有物品,看上去一个网络购物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然而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淘宝毕竟不能等同于王府井百货,它的管理难度超乎想象,淘宝的解决办法是构筑一个信用体系,首先是将卖家的“可信”程度与其交易记录挂钩,用一次次的技术统计来监督卖家“信用”,其次是发明了“担保支付”的方式,保证在买卖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才完成付款。但是,此次的“炒信”危机暴露出,即使在这样的努力之下,网络购物的信用环境仍然有漏洞可钻——如果卖家们追逐信用,就会有人炒作、买卖信用,不真实性冲击着原有的信用体系,长此以往将使它失去价值,而面对这种欺诈,我们也找不到法律武器可以依靠。

  事实上,淘宝王国需要整个社会信用系统的支撑。以美国的购物网站为例,如果卖家存在买卖假货等不正当行为,其账户甚至可以被银行立即冻结,连信用卡和房贷都受到影响。而在国内,没有强势的个人信用体系保障,淘宝想出的办法只能是采用卖家“自律”的方式来自查,此外,作为“卖场”的淘宝也只能从技术上进行适度管理,而这当然不是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只不过是尽力补救。

  所以,当人们因为网上商品的琳琅满目而兴奋不已的时候,请别忘记我们离真正的“网上购物”时代其实还有相当的距离,至少从信用保障上看,还有众多方面没准备好。在此时呼吁网络信用的立法提速也显得很有必要。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50亿条公民信息泄露 京东前员工牵涉其中


新京报即时新闻(北京) 2017-03-11 21:06:00

央行延长信用黑名单周期?


网络 2015-04-02 08:32:35

10月新法:诚信社会有了保障


网络 2014-10-08 13:14:41

证监会已建成诚信数据库 与部委地方信用共享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2014-08-04 12:05:4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