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今后大学生的诚信度将由一个专门的电脑软件来记录、评分,记入学生档案,“日常消费行为、思想政治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求职应聘经历和人际交往等5方面情况,都将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详细录入电脑。&rdquo
把“日常消费行为、思想政治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求职应聘经历和人际交往”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录入电脑,记入学生档案,这本来就是操行评定的内容,了无新意,加了个软件,怎么就成了重点课题的科研成果了呢?诚信记录或者征信系统有几条基本的标准,缺一不可:必须是统一的,而且是无遗漏的,客观的,不可更改的,可以准确量化的,评价标准没有任何争议的。而这个所谓重点科研成果,一条都不占。
先说统一、无遗漏、不可更改。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求职应聘经历纳入诚信度考核,按说就其包含的五个方面来说,和诚信是最靠谱的,但是却无法统一涵盖。先拿现在央行的征信系统来说,比如按揭贷款的还款诚信情况——每一个贷款人都通过银联借记卡还款,还款记录统一纳入征信系统。任何人在还款日,借记卡中无款可划,就是一次诚信污点,这不会有例外。同时因为是电脑自动记录,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任何人也无法更改。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尤其是求职应聘经历,固然存在越来越多的诚信问题,但是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采集渠道。换句话说,在求职应聘造假的学生中,被发现、举报、查实的,会有一个诚信度污点记录,没有被发现并举报的呢?就不会有。再者,这个信用污点虽然最终记录在电脑软件中,但是否记录,如何记录,是由人操控的——如果说大学生的诚信度需要审查考量,那么负责大学生诚信记录的“人”,他们的诚信度又由谁考量和保证呢?!
其他几项列入诚信记录的项目,不仅同样存在以上的问题,而且基本和诚信考核不沾边。诚信与否只能看行为,不能看思想。所谓诚信,就是看是否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所以诚信其实是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是言语和行动的统一,是一种关系。单单把其中一个主观方面——思想拿出来,如何评判,如何客观,如何量化?用人来做诚信记录的主体已经很不可靠了,再加上如此大的主观随意度和裁量权,这样的“诚信记录”本身就难保诚信。
而把所谓“大学生在校恋爱‘是否存在欺骗他人感情’”也纳入诚信记录项目,连评判标准都缺乏社会共识,就几乎是笑谈了。感情欺骗的情况存不存在?当然存在,在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存在。但在任何国家,在即便是征信系统最完备、最细致的国家,也没听说把谈恋爱纳入个人诚信记录的。为什么?感情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道德问题,更不是一个制度约束的问题。制度干预婚姻的忠诚度,因为婚姻是一个法律契约;而感情的是非评判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它对于大学生或者任何人来说,适合作为一个教育疏导的项目,而不适合作为一个制度干预的对象。同时,感情尤其是恋情,是一种很私密化的人际关系,对于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国家都立法保护,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如此理直气壮地用制度干涉成人情感,似乎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的国情吧?
说到底,这个所谓诚信度记录标准,作为一项诚信考核制度来说,不客观、不专业、不严肃。作为一项教育部的重点课题,如果财力和精力够用的话,最好还是继续诚实地研究下去,不要急着发表成果为好。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