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来源:诚信无锡 2009-06-22 13:16:5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是目前推进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是目前推进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因此,通过多维措施,实施标本兼治,建设中国信用体系已是势在必行。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方面起着大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活力的大小。因此,大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对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融资难是当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就是解决此难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另外,加入WTO要求我们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入世后,我们的企业制度使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将变得更为复杂,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这就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在现实中,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差,作茧自缚,出现信用危机,步履维艰。主要表现是:
  一、产品可信度低
  与大型企业比较,我国中小企业一般经营的时间短,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低,或者尚无系列产品,产品特色不明显,知名度不高,市场份额小,这是客观的,也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产品可信度的高低与此并无必然联系。可是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把中小企业的产品注入另册,与假冒伪劣联系起来,甚至画了等号。这样对中小企业虽为不公,但事出有因,由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关于商业欺诈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国一年有60%以上的消费者受到商业欺诈行为的损害,其中多为中小企业所致。中小企业销售其产品多是依靠降价让利的方式,那么这种方式是否还有市场,应该说还是有市场的,但这种市场会越来越小,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降价或低价的商品多是居民家庭已饱和或可买可不买的商品,二是因为降价品多为技术含量低,替代品多;三是不少消费者是“买涨不买落”,已对降价销售失去兴趣;四是按需选购逐步成为购物主流,使降价销售逐渐失去吸引力,五是消费者将会从单纯购买商品转变为既买商品又买信誉,六是中小企业一般缺乏售后跟踪服务,而消费者将越来越看重售后服务,价格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次要因素。
  二、银企之间鸿沟加大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虽多,但其主渠道仍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我国金融机构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曾起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现在仍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支撑力度不断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与企业的经营目标都是为了赢利,这一点是一致的,但为何银企之间的鸿沟会不断加大呢?
  从银行方面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机构的增长明显滞后于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小金融机构没有得到必要而充分的发展。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增加了数十倍,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仅增加了2倍左右,客观上为银企资金供需平衡造成困难。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于所有制的差别对以非国有为主的中小企业仍存在或多或少的歧视。三是信贷投向,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都把目标市场定位在“大企业、大项目”和“个人消费信贷”两头上。这些政策取向、管理规定,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比大企业、个人贷款成本高得多,从而把中小企业摆在了很次要的位置上。
  从中小企业自身看,其原因也主要有:一是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银行为其贷款不得不考虑自己的风险性。二是多数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和稳定,可信度不高。三是一般中小企业资信评估等级偏低,不会被银行列为服务重点。四是中小企业中的“流星企业”多,据统计,我国每天有近1500多家企业关门歇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灭成败犹如潮起潮落,这本来是十分自然的,但像流星般的陨落,不能不引起银行的戒心和不愿为其贷款。五是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差,不是以“信”为本,而是以“赖”和“欺”为幸。
  由上述分析可见,当前,银行对效益良好的大型企业的依赖与大量中小企业对银行的依赖互为交织,但两者之间的向心力小、离心力大,值得高度重视。我们认为,目前这种“尴尬”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自身。
  三、企业内部信任不足
  信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涉及到很多层面和维度。它可分为一般信任与特殊信任。一般信任是指对一般人的信任,而特殊信任是指对有共同经历、相互熟悉或有特殊关系(即“自己人”)的人的信任。特殊信任限制了一般信任的发展,而一般信任作为主要因素构成了企业的社会资本 (即在企业中由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而产生的一种力量)。
  在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在家族制小企业中,存在着对“自己人”有超级信任,因此,小企业的组织成本、交易费用往往低得出奇。但随着我国的“人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这种对“外人”的信任不足将会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环境的非确定性与基础的脆弱性
  我国市场经济的真正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多数中小企业虽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对市场经济视而不识,与国际市场并未接轨,属于外向型的还是少数,尤其是我国中西部的中小企业外向型的极少,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还不了解。加之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低、组织管理能力弱,产品结构的趋同和同一性,以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还不够健全。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非常脆弱,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讲求信誉的物质技术基础,比如有些企业对消费者还不敢承诺在一定时间段内发现商品存在问题实行包退或包换,但这并不能成为部分中小企业不讲信用的理由。
  我国的“入世”,从长远来看,无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短期内,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现存的中小企业将有相当一部分会被一些国内大型企业和外来企业收购和挤垮,真正适应变化环境和发展好的是少数,我国东南部中小企业的危机将会逐步转移到中西部,中西部的中小企业将成为“重灾户”,在痛苦中挣扎、求生存谋发展。
  对大企业来说,“入世”后环境变量的增加,将会为企业带来新的和更多的机遇,机遇中孕育着发展,发展中又可能遭遇危机,也会累积部分中小企业,从而发生连锁反应,即所谓一损俱损现象,导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发生债务与债权的多角债关系,进而使中小企业大伤元气,甚至倒闭。
  上述环境的变化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基础的脆弱性,在一定条件下均会引起企业的信用危机,尽管有些是由于客观条件所致,而并非企业主观原因,但是“得数效应”是相同的,市场经济就是如此。众多有经验的消费者与中小企业进行交易时,必然会考虑到这种潜在信用危机的存在。
  综合上述总总,在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工程的建设。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提高信用”的原则,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信用管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等相关中介组织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信调查和信息咨询方面的作用。中小企业自身也要认识信用对其的重要性,认清从中可能带来的收益性,针对每个企业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度,逐渐取得社会和公众的信赖和认可,树立诚信的口碑。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征信大数据链的形成与应用探讨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07 14:10:40

2014年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怎么查


网络 2014-05-28 22:31:48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理事会)


网络 2014-04-13 19:06:35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话语权的罪与罚


网络 2013-12-01 11:54: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