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优劣的标准之一。党中央于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ldqu
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优劣的标准之一。党中央于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道德的基础。所谓诚信,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重信用,守承诺,讲信誉。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中不规范操作等诚信缺失现象,必然影响到中学校园,导致诚信危机在中学校园的滋生和蔓延;学校重分数、轻道德的教育导向也必然影响诚信观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本文主要以中学生为例分析我国青少年当前诚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青少年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作为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各个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中学生的诚信观比较淡薄。如有些同学上课迟到,课后作业抄袭应付,甚至出钱雇同学完成作业,考试作弊,且花样不断翻新;违纪犯错时,隐瞒事实,编造谎言;损坏别人的东西不敢认,拾到东西不上交老师,借了同学的东西不归还;还有的同学在父母、老师面前表现很好,背地里另搞一套,我行我素屡教不改等这一系列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中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中的欺上瞒下、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欠债赖账、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虚假包装、虚假物价等,文化领域的虚假广告、盗版侵权等,人际关系中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社会各种现象,或真或假,让学生很难分辨,无所适从。中学校园不是世外桃源,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诚信道德氛围,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中学生诚信观的形成。难怪有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复杂,人心难测,别人骗我,我也要学会骗别人,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学校教育的影响。一是我们的教育常常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忽视了诚信品质的培养。从初一到高三都把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作为德育的评分内容,缺乏基本道德规范的考评。“陶冶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等玄而空的口号,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做起,其结果只能是引导学生说假话说空话。二是由于应试制度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消除。学生为了迎接中考或高考,大量的作业如山似海,学生苦不堪言。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包括休息时间。这样的教育方式明显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惯性,一方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此不能自圆其说。三是学校在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考核上,不少学校可谓大动干戈,打扫卫生、整齐校服、准备材料等等,检查过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也表现出了学校不诚信的一面。而这个准备过程也就成了学校“失信教育”的过程。三是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违背教育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状况,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所有这些,都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对诚信的疑惑和矛盾。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诚信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个别家长用“社会复杂,做老实人吃亏”的观点教育孩子,把不诚信当作一种生存的策略传授给子女。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还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甚至包庇孩子的错误,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为别人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青少年诚信教育的对策
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所谓诚信社会大环境,就是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要营造这样一个大环境,必须实施政府行为,因为政府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和实施者。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提到议事日程,抓实抓好。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建立诚信监督机制,要抓好教育,树立诚信观念;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制裁;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和贷款等方面相结合。四是建设诚信政府。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提高。
发挥学校诚信教育主渠道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对学生引导不到位,则必然贻误其终生。首先,学校应认识到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应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让诚信意识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第二,学校管理要讲诚信。学校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管理要杜绝各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日常管理要常抓不懈,不能忽冷忽热,有上级检查忙,无上级检查松。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应从学校管理的点滴小事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来影响和教育学生。第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尤其是班主任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人格去影响学生,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克服硬性灌输的方法,由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转变为平等、民主的关系。第四,建立健全诚信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荣誉档案,把诚信与评优、评奖、入团等结合起来。
发挥家庭诚信教育主阵地作用。家庭是孩子接受诚信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要做孩子诚信的表率。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千万不要粗暴的打骂,这样易导致孩子为了逃避错误而说谎;而应指导孩子正视、承认错误,通过说理让孩子对过失产生内疚感。家长对孩子诚信教育要立场鲜明,对于诚信表现要给予表扬鼓励,对失信行为要给予批评教育,决不姑息。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用“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了合力,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青少年诚信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任重道远。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青少年诚信教育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