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网友爆料购房14大“陷阱”购房者请小心提防

来源:卓越理财 2009-03-10 14:40:20

1、不要轻易交付订金 不要轻易交付订金,一定要看到正式合同内容并经过认真考虑后再予以交付;不要轻信开发商的广告宣传,要理性审视广告内容,并要求开发商把广告宣传作为合同约定写入合同条款;消费者签订房屋购买合同时,一定要认真把握面积、价

  1、不要轻易交付订金

    不要轻易交付订金,一定要看到正式合同内容并经过认真考虑后再予以交付;不要轻信开发商的广告宣传,要理性审视广告内容,并要求开发商把广告宣传作为合同约定写入合同条款;消费者签订房屋购买合同时,一定要认真把握面积、价格、收费方面的条款,违约责任的条款,房屋质量的条款,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条款,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购买的房产发生问题后,要及时与开发商交涉。交涉不成的,可持有效凭证向各级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也可向工商、建设、房产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2、开发商随意篡改购房合同

    房屋质量问题多有些不法开发商为了牟取暴利,盲目改动规划设计,大量使用劣质建材,施工偷工减料,致使房屋问题百出: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大梁开裂、内外渗水等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签补充协议

    目前开发上通常预先拟定了购房合同补充协议,让购房者签字。而这些补充协议绝大部分是霸王条款,对购房者非常苛刻。

    4、另签物管协议

    现在的标准购房合同中有签订购房合同的同时,一并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协议》的规定。但是由于签约时购房者并不知道物业管理公司是哪一家,是否具有相应资质,物业管理费用是多少,如果购房者确认了该合同条款,就等于确认了开发商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及其制定的《物业管理服务协议》,也确认了物业管理收费项目、金额,使购房者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5、不合理收费

    目前商品房买卖中,购房者应当缴纳契税、印花税等,购房者应当按法律规定缴纳。而公证费、律师费等则不是购房者必须缴纳的费用,如果开发商强制收取,则属乱收费。

    6、是否查封、抵押

    法律规定,被查封、被抵押和已销售而未经原买受人同意的商品房是不能销售的,否则,买受人则面临巨大的风险,直至财房两空。

    7、一房多卖

    一些不法开发商为了弥补开发奖金的不足,玩起“一屋多卖”的伎俩,收钱后逃之夭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8、重复收费、多收费

    开发商在与消费者签订《商品房销售(预售)合同》中大多都有一项代扣代缴费用,而这些费用究竟是否该由消费者承担,到底承担多少,这不是每个消费者都能够了解的事,有些开发商就在这上面玩起了“猫腻”。

   9、产权证难以办理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房屋后几年后都拿不到产权证,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商“五证、两书”(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资质证、土地使用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不全,导致产权证无法办理。

    10、配套设施不到位

    开发商与消费者签订的购房合同中一般都规定了房屋的配套设施,在其配套设施的表述上一般都比较模糊,而消费者签订合同时往往不会去留意,走入误区。因此,消费者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要求开发商将配套设施表述清楚。

    11、物业管理滞后

    物业管理是购房人在签合同时容易忽略的内容,有些开发商在房屋销售后对物业管理并不重视,致使小区无人管理,卫生、治安环境极差,令住户怨声载道。

    12、面积误差设陷阱

    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所有权归买受人,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开发商往往利用消费者对这些政策法规不熟悉,只是在合同中简单约定,房屋面积发生误差时,由消费者全额补足房款或将多收面积的房款退还给消费者。

   13、延期交房不承责

    商品销售合同中一般都有“销售方遇不可抗力导致逾期交房,不承担责任”的表述,而对“不可抗力”没有明确的解释,这一点购房人一般很容易忽略。一旦发生问题,开发商就会把什么因素都归结于“不可抗力”,从而逃避自己的责任。

    14、内部认购空手套白狼

    内部认购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小规模、不公开地预售商品房。由于内部认购的商品房价格相对较低,从而吸引了许多买房人士。然而,内部认购的商品房是在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销售的,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购房者的权益也无法受到法律保障。

    总结:比如“购房返租,以租金抵购房款”、“购房送全屋家私”、“购房送豪华装修”等。应对绝招是:要明白你买的是什么,有没有支付能力,根据这两条来决定你应不应该买房,应该买什么样的房。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卡号后4位泄露或被盗刷


网络 2014-01-23 13:42:22

警方揭秘电信诈骗常用伎俩


网络 2014-01-15 17:4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