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多款到期银行理财产品为何"翻船" 遭遇零或负收益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9-02-10 11:01:28

由于牛市错判,近日到期的多款银行理财产品“翻船”,遭遇零收益或负收益。其中,有的间接涉足股市,有的则是挂钩商品期货。 某股份制银行2月4日到期的一款农产品挂钩理财产品,因为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

由于牛市错判,近日到期的多款银行理财产品“翻船”,遭遇零收益或负收益。其中,有的间接涉足股市,有的则是挂钩商品期货。

    某股份制银行2月4日到期的一款农产品挂钩理财产品,因为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过去一年的大跌,理财收益为零。该款产品发行于去年1月下旬,其收益与所挂钩的农产品期货表现有关,产品每个月观察挂钩农产品篮子表现,最终表现为12个月所有农产品期货表现的平均值,乘以50%的参与率。当时的产品卖点,是“受到全球恶劣气候的影响,不少农产品大国相继减产,致使农产品的全球库存降至历史最低点,加上发展中国家对肉类需求的增长将会对谷类的进口需求成倍增加,未来将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农产品的价格将有望持续上涨。”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年到期后,挂钩的5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中,只有食糖的价格较期初微涨3.45%。另外4个农产品期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分别较期初大跌27.30%、26.81%、25.22%、40.60%。其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即期期货官方收盘价,由去年2月4日的973美分/蒲式耳,跌至今年1月29日的578美分/蒲式耳。根据该产品的收益计算公式,篮子平均表现值为-8.99%,按零取值,理财产品收益为零。

    显然,金融危机带来的农产品价格大跌,使当初牛市时看好的理财产品没有后悔药可吃。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误判绝非一家银行存在,多家银行的农产品挂钩理财产品,均遭遇“翻船”。另一家大银行的产品,挂钩芝加哥交易所小麦、大豆、玉米期货合约,1年期满的表现为-21.26%,投资者只能获得本金。

    另一类牛市错判而“翻船”的理财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境内外股市。某股份制银行的一款“环球医药股票联结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于2007年1月,设计的产品预期年收益率最低0%,最高7%。由于其挂钩“篮子股票”中的诺华公司,去年3月3日的收盘低于其在预期收益起始日篮子股票收盘价的70%“获利线”,根据预期收益条款,最终年收益率为0%。

    据分析,这款“环球医药股票联结型”理财产品,设计了提前终止条款。只要篮子股票在理财期间的3个观察日按序观察,收盘价均高于各自股票预期收益起始日收盘价,产品投资将于观察期指定日期提前终止,投资者可赎回本金,拿到7%的年收益率。然而,2007年3季度以来,诺华公司和默克公司股价双双走软,使产品无法满足提前赎回条件。金融海啸再起,医药行业板块同样未能幸免,2年理财投资的收益“打水漂”。

    近期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多款投资A股市场的FOF产品出现较大的负收益。其中,一家银行的产品是-30.84%,另一家银行是-43.72%。这两款都是1年期产品,为了弥补投资者损失,有的客户只能继续与银行签约,申请展期,从而避免产品清算后浮亏变为实亏。在银行看来,他们已经尽力,亏损是大势不好所致。其中,一家银行解释,其信托财产的收益率为30.84%,而同期上证指数的跌幅为63.71%,还较业绩比较基准高出近17个百分点。

    更大的问题在于,去年5月银监会对理财产品销售进行规范前,不少银行的产品销售存在误导,有的将存款客户拉来购买理财产品。某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近期在网上遭投资者“怒骂”。一位投资者在网上发帖称,父母用养老钱买了理财产品,面对亏损,二老难以接受,精神压力十分大,茶饭不思。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