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疯狂一周:四大券商腾挪大蓝筹 四日成交32亿

来源:东方早报 2008-12-08 14:33:59

本周上证指数出现6124点以来的首次5连阳,事隔11个月后重返60日均线上方,市场成交活跃,行情全面回暖。   然而本周最引人注目的还属大宗交易市场,本周前四个交易日,中金、申万、国泰君安三大券商在大宗交易市场上演了大换手,成交25

  本周上证指数出现6124点以来的首次5连阳,事隔11个月后重返60日均线上方,市场成交活跃,行情全面回暖。

  然而本周最引人注目的还属大宗交易市场,本周前四个交易日,中金、申万、国泰君安三大券商在大宗交易市场上演了大换手,成交25.8亿元。在市场转暖之际,大宗交易市场的喧嚣背后又意味着什么?

  四日成交32亿元

  本周一,大宗交易市场热闹非凡,国泰君安总部投入8.54亿元购入招商银行(600036)、工商银行(601398)、民生银行(600016)等19只蓝筹股,交易对手则是著名QFII集中地——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1个月前,就在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出台前,11月6日、7日,同为著名QFII席位的瑞银证券总部投入7.72亿元在大宗交易市场买入中国平安(601318)、交通银行(601328)、中信证券(600030)等34只蓝筹股,其交易对手也是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

  本周二,国泰君安总部再度从该中金席位手中投入6.77亿元购入中信证券、大唐发电(601991)、中国石化(600028)等另外18只蓝筹股。其两天涉及37只股票的大手笔买入与上个月抄底成功的瑞银总部席位极其相似。

  在二级市场上,从大智慧Topview系统看,本周一、二国泰君安总部买入3067万元,卖出4900万元,小幅净卖出1833万元,成交要远远小于大宗交易市场。

  到了本周三,另一QFII席位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也出现大笔大宗交易,当天耗资5.33亿元横扫中国平安、民生银行、招商银行23只蓝筹股,而在二级市场仅净卖出4048万元。

  周四,该席位又投入4.7亿元购入中信证券、交通银行、兴业银行(601166)等15只蓝筹股。该席位两天交易的对手席位也均为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该中金席位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在二级市场共买入5.70亿元,抛出3.34亿元,净买入2.35亿元,主要买入了以招商银行等金融股为主的蓝筹股。

  至此,本周短短四天,算上其余席位的交易,12月的大宗交易已经发生了104笔,超过了今年前10个月中任意一个月的成交总笔数,仅次于11月整月的156笔。而成交金额也达到了32.11亿元,和8、9月份全月的成交金额相当。大宗交易在12月实现了全面井喷。

  大宗交易为何火爆?

  纵观1年来的大宗交易信息可以发现,自今年4月20日“大小非”减持新规实行以来,大宗交易市场活跃程度大为提高。

  截至本周四,今年大宗交易市场涉及A股的成交共有820笔,成交金额为285.0亿元,其中有762笔共253.4亿元是发生在5月后。减持新规使得大宗交易市场成为大小非减持交易的重要场所。

  不过,几大QFII席位似乎也越来越热衷于在大宗交易市场进行相互买卖,规模比较大的有:7月14日-7月30日,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从瑞银证券总部买入古越龙山(600059)、百联股份(600631)、华微电子(600360)等13只股票,成交3.3亿元;9月22日-10月13日,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从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买入招商银行、中国联通(600050)、宝钢股份(600019)等6只股票,成交1.0亿元;之后就是上文提到的11月初瑞银证券总部投入7.72亿元买入34只蓝筹股,以及本周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投入10.0亿元买入38只蓝筹股。

  可见,大宗交易市场今年的火爆一是由于大小非的减持,二是由于QFII为了规避在二级市场与其他机构的博弈,转而通过大宗交易抱团倒仓。

  然而本周国泰君安总部与中金上海淮海中路的15.3亿元涉及37只股票的大宗交易,却揭示出大宗交易火爆的第三个原因:即融资融券可能开闸在即,大宗交易市场将成为券商大规模购入权重股的重要场所。

  从本周国泰君安、申万与中金的大宗交易情况来看,成交的绝大多数都是上证50的成分蓝筹股。业内人士认为,券商如此大手笔买入蓝筹股是出于对于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的预期。

  本周三,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对于“深化完善股指期货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为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积极创造条件”的表态也似乎为此种观点添加了砝码。

  为什么又是中金?

  从近1个月市场上三次大规模的大宗交易来看,买方包括瑞银证券总部、申万上海新昌路、国泰君安总部等三家营业部,卖方则为中金上海淮海中路一家,为何中金席位会成为大宗交易市场最大的卖方呢?

  由于瑞银、申万与中金营业部皆为QFII营业部,所以他们的交易可看做是QFII间的对倒,而除了“对倒”一说,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中金公司可能无法成为融资融券首批试点,公司原先的客户为了能做融资融券业务,把所持有上证50指数的权重股转移到有资格做融资融券的券商中。

  此外,与记者相熟的一位QFII分析员告诉记者,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和申万新昌路营业部是QFII集散地,其中包括美系、欧系、东南亚系等QFII机构。随着近期国际金融风暴不断恶化,危机已蔓延至银行等机构(如花旗银行)。而在这些机构里不乏在中国投资的QFII,所以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无论是大宗交易的减持,还是通过二级市场的抛售,都有可能是该席位里的一家或几家QFII在抽资回救。

  不过大智慧Topview显示,自11月以来,二级市场上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累计买入46.32亿元,卖出40.34亿元,净买入5.98亿元,仍然处于净买入的状态。联想到该席位在大宗交易市场的抛售,记者想到了另一种可能,即中金目前有着一个新的业务模式:

  首先,二级市场中金在11月开始反手做多踏对市场节拍,从纯投资的角度看是成功的,也是与救市政策相符,其中的风险显然很小。其次,在次贷风暴继续向实体经济冲击的外部环境下,中金在大宗交易市场的抛售给了其代理的QFII一个良好的退出机制,从交易溢价看,中金的交易折价率很低,基本没有贱卖的情况发生。最后,也是最巧妙的地方,中金的筹码倒给谁?

  目前来看,除了老伙伴——其余的QFII席位,中金现在又因国内券商正在为融资融券做准备而可以从容地在大宗交易市场寻找买方,本周初与本土券商国泰君安的大手笔交易便是例子。

  因此,中金频繁出现在大宗交易的卖方也就不难理解,这是一石三鸟的牌,进退自如。

  大宗交易概念股崛起

  可以预计,在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预期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将会有更多券商通过大宗交易市场收集筹码。由此,相关个股新的战略价值也相应显现。

  记者仔细观察了1个月以来瑞银、国泰君安、申万与中金营业部之间的大规模倒仓,发现买卖的股票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有28只股票出现在了4家营业部之间的每一次交易中。分别为:浦发银行、武钢股份、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上港集团、宝钢股份、中海发展、中信证券、招商银行、中国联通、上海汽车、中国船舶、贵州茅台、海螺水泥、大秦铁路、中国神华、中国国航、北京银行、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工商银行、中国铝业、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海油服、中国石油、中煤能源、紫金矿业。这28只股票中,有20只为上证50的成分股。

  另外,在同一期间,深圳市场的大宗交易也出现了类似的交易,买方交易席位为瑞银证券交易单元或机构专用,卖方交易席位为机构专用的交易共有24笔,共成交6.64亿元,涉及8只股票,分别在上述沪市4大席位3次成交的期间完成。很有可能,这些深市的机构席位是和上海市场一一对应的。这8只股票分别为深发展A、万科A、中兴通讯、太钢不锈、五粮液、鞍钢股份、西山煤电、苏宁电器,清一色为深圳100指数的成分股。

  上述两市共36只股票在1个月内被机构一致买入,且其中的34只都是中证100指数的成分股,市场人士预期,随着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临近,这些股票的战略价值将体现出来。“这些股票已不能仅用财务指标去衡量估值,对于机构而言,其在未来市场的战略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某分析师坦言。

  从市场表现看,这36只股票一周来有26只跑赢大盘,11月1日以来24只跑赢大盘。沉寂多时之后,大宗交易概念的蓝筹行情正在悄然回归。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