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对信用风险的管理

来源:南风窗 2008-10-08 11:20:57

首先,防范房地产贷款的违约信用风险,是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一个重点。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大部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是信用风险,这是由于贷款人违约率不断提高而导致的风险。中国商业银行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必须高度重视防范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商贷

 首先,防范房地产贷款的违约信用风险,是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一个重点。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大部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是信用风险,这是由于贷款人违约率不断提高而导致的风险。中国商业银行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必须高度重视防范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违约的信用风险。

  防范居民购房贷款(2007年底余额达3.0万亿元)违约信用风险,必须认真执行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银发(2007)359号文件《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比如必须严格执行对购买首套、二套住房不同付款比例规定,不得发放贷款额度随房地产评估价值浮动、不指明用途的住房抵押贷款等规定。

  防范房地产开发商贷款(2007年底为1.8万亿元)的违约信用风险,也必须认真执行上述有关规定,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对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项目的,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囤积土地、囤积房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对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这些规定旨在利用信贷手段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土地、住房开发速度,增加市场供应,缓解供需矛盾。

  其次,商业银行董事会有责任审批、并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评估信用风险战略和银行的重大信用风险政策。对于新产品或业务风险,银行应保证其董事会或相关委员会应在该新产品或活动被引入或实施之前,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控制措施。

  再次,银行要在业务中防范发生信用风险,必须坚持在授信标准下运营,并且对单个交易对象和关联交易对象群体都建立授信限额。银行所有包含信用风险的业务领域都需要有授信限额。一些银行的大部分授信风险来源于交易账簿和表外的业务及产品。对这些交易设定限额可以有效地管理银行的整体信用风险状况和交易对象的信用风险。还要充分掌握集团客户的负债信息、关联方信息、对内对外担保信息和诉讼等重大事项,建立刚性约束,严防集团关联客户信贷风险。对“三农”贷款,采取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采取评定信用户、信用村镇办法,对防范贷款信用风险不失是成功之举。

  在防范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方面,是要选择能守信的交易对手与其交易,同时从事衍生产品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有能力每天对信用风险、交易头寸和市场变化进行监控,能及时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止损措施。

  此外,也必须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努力提高预测风险的智能(集体智慧和理性的战略分析)和水平。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最大教训是人们过度崇拜各种数学危机模型!在2004年10月,中航油新加坡衍生产品违规投机交易巨亏5.5亿美元中,一家外资银行拥有预测风险的高智能,及时出逃未遭受损失,而中国的一些中资银行不但不出逃还进入,终于遭受巨大损失。又如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实际上,几年前已经有人预测到本次次贷危机的发生,有的公司看空次级债所受影响就相对较小。中国招商银行及时抓住次贷风险的预警,果断及时采取了退出措施,未遭受到损失。由此可见,一家银行的董事会和经理层预测和防范风险智能的高低,将影响银行经营成果的高低和经营的成败。

  最后,防范信用风险还需要靠金融监管部门严格进行监管。这次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美国的监管部门对次贷风险的判断能力和监管能力缺失,监管不严格,对一些数量庞大且资产规模较小的专业住房贷款机构存在无人监管的空白,监管的疏漏和缺乏应有的信息预警,难辞其咎。中国的监管部门应认真吸取美国监管部门的判断能力、监管能力和预警能力缺失的教训。中国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共持有美国次级债76.16亿美元,并已提减减值准备23.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169.7亿元),除有关银行要认真吸取教训外,中国银监会对他们缺乏应有的监管,也应从中吸取缺乏监管的教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吃一堑长一智。中国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只有切实提高判断能力和监管能力,才能确保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安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