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调整信贷结构、培育优质客户、提高收益率和分散风险,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制定了一系列开展中小企业信贷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调整信贷结构、培育优质客户、提高收益率和分散风险,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制定了一系列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办法制度,逐步放宽中小企业信贷准入条件,对开拓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阶段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弱,管理不健全。在当前情况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大力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应对中小企业融资动机和方式、企业特点和风险特征、风险防范和解决途径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极可能规避风险,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实现银企双赢。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动机和方式
1.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动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主要分两类:一是创业需求。这是投资需求,其动机在于以劳动力市场的交易费用代替交易费用,然后得到成本节约的利益;二是发展融资的需求。这既包含交易动机,也包含投资动机。在发展的过程中,自有资金比例的下降,财务杠杆的上升,意味着中小企业用自有资金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降低,也意味着风险向社会转移。值得指出的是,每当经济过热时期,中小企业往往出现投资冲动,盲目扩张贪大求快,融资需求旺盛,资金需求量大,但在经济过热势头退却之时,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2.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有两种: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目前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方式是间接融资。不同组织结构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倾向性会有所差异,在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治理结构、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会不同,如国有中小企业通常依赖国有银行的间接融资,民营中小企业除在各商业银行进行间接融资外,也想方设法进行直接融资和投资。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信贷风险特征
1.我国中小企业的一般特点
当前,就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状况而言,从风险管理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中小企业经济成分复杂。有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而且民营中小企业占比较大,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虽然进行了体制改革,但流于形式,许多中小企业产权不清、家族性质较浓,容易发生个人道德风险;二是管理不规范。相当部分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财务不实,报表失真,甚至依据不同的需要,随心所欲地编制或提供种种虚假报表;三是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的资本金少、资产规模小,更易受经济周期被动的影响,企业亏损面广。同时,中小企业可供贷款担保抵押的有效资产不足;四是资信状况差。一方面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不高,可供银行选择的优质客户不多,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度不高,寻求担保比较困难,少数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更是严重损坏了中小企业的形象。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这些自身缺陷和经营管理上的弊端使得企业的运营风险加大,有关分析显示:有七成中小企业会在创业后的五年内被淘汰,而运行期超过十年的中小企业不足一成。
3.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特征
从中小企业的一般特点中,站在银行的角度,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还是不可小覻的,其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道德风险。部分中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利用银行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银行套取贷款转嫁企业的经营风险。二是很多中小企业的有效担保抵押资产不足,经营业绩欠佳,抗风险能力较弱,因而信贷风险本身就较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向这样的企业投放贷款需承担很大风险。三是信用管理风险。由于银行贷款的重要主体之一是中小企业,主体的信用能否实现是银行贷款安全与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第一还款来源的还款能力不足,加上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和财务数据失真,造成银行贷前调查的困难和不实,并带来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授信工作管理上的难度和风险。四是经营环境风险。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和征信管理尚未形成,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制尚未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还很单一。据调查,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占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堪重负,加大了信用风险。五是有些中小企业信贷需求频率高、时间短,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困难和风险。因此,有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给这类企业房贷。六是银行的收益和成本不相匹配。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可靠,企业素质良莠不齐,还要甄别它们的信用程度,银行方面投入的精力远大于大企业,而它们的单个贷款规模比较小,一笔贷款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也较少,造成银行的收益和成本不匹配,相对增加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成本。
三、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和解决途径
针对从风险管理角度审视中小企业的一般特点和从银行风险控制角度考察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特征,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有哪些解决途径来化解和减少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呢?
1.加强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审查,特别注重审查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者的对外兼职情况,与家庭其他成员开办企业的合作关系,私人财产分布状况,历史上有无违法乱纪行为,银行个人信用记录等各种情况,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2.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贷前调查的深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尤其是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可从两个方面把关,一方面借助专门的中介机构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信用评级软件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判断其财务报表和盈利水平的其实性,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3.采取多种担保方式增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能力。抵押物不足和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固有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可探索采取其他替代性的担保方式:①变企业担保为个人担保。银行可以接受自然人提供的以其财产或权利为抵(质)押的担保,并追加个人无限责任保证。②群体担保。中小企业及其经营者往往存在一个关系相对密切的种族、宗族群体,由这些群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能有效减少银行监督成本甚至交易成本,增强担保能力。③与客户签订储蓄存款协议,要求贷款申请者制定储蓄计划,定期存入一定现金,并且在企业贷款未清偿前,不得随意支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防范风险,督促还贷的作用。④争取利用政策性担保。如由政府组建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当中小企业符合政策扶持要求时,可以争取到该类担保的支持,从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4.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定评级办法,客观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面,使授信状况基本适应中小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状况,不断提高信贷审批质量、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贷后的质量监测和风险分析,加强追踪的力度和频度,及时发现风险点,并采取化解和控制措施。银行业金融机构用加强对中小企业客户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适当简化并优化信贷业务操作流程,注重产品组合和业务创新;对中小企业客户实行差别化服务,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实现成本和收益的相匹配。
5.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环境,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改变向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一边倒”的局面。支持通过市场手段建立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等信用管理服务业,扶持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体系,包括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发展融资租赁业和风险投资业,促进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发展地方性民营小型银行或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如“中小企业投资融资公司”,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质量好、有销路、经营管理佳的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投融资支持。
6.加强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管理。资产流动性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满足其各种资金需求和收回资金的能力。中小企业的贷款质量、品种和期限,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产生重要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针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具有“急、少、频、短”的特点,为其设计特殊的贷款方式和还款方式,如类似消费信贷一样地灵活用款和还款,这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