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对于企业倒闭,我们已经有心理准备,因为年初以来就不时有类似报道见诸报端,然而,看到这样的倒闭
8月初,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对于企业倒闭,我们已经有心理准备,因为年初以来就不时有类似报道见诸报端,然而,看到这样的倒闭规模,多数人还是感到吃惊。今年,在内外压力下,许多中小企业确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针对中小企业,应该有新的政策出台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姜洪表达了对这种状况的担忧,他说:“下半年,有关政策应该更加关注经济下滑的风险。”姜洪的担忧有他的根据。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今年发布的中小企业简报中写到: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3%,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8.9%,商品进出口额占68%左右。
不仅如此,中小企业还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80%的国企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再就业,绝大部分农民工都在中小企业工作,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也开始把中小企业作为就业的选择。
因此,无论从繁荣经济角度考量,还是从就业和社会稳定角度考量,都应该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尤其在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困境的情况下,这显得更为迫切。
应该说,国家对发展中小企业是一贯支持和重视的。2003年1月,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始实施;2004年4月,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推出;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今年,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国家又出台了许多具体的政策措施。比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进小额担保贷款,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等等,这些措施对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市场规律是强大的,中小企业不能指望单靠政策存活。这一点,6.7万家倒闭的企业已经作出了深刻的说明。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压力和考验,闯不过这些关口的中小企业,其生存模式也必然终结。
政府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样的趋势,在政策上作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加大对环境稽查的力度,在融资上对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设置门槛,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实施劳动合同法,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这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所必需的,不可能改变。
地方层面也开始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广东提出“腾笼换鸟”,换掉的主要是不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律的中小企业。在东莞,在佛山,许多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因此倒闭。在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内地,小造纸、小化工、小化肥、小农药、小钢铁、小水泥,这些冠以“小”字的企业,也越来越不受欢迎。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倒闭的6.7万家中小企业,有一部分是政府主动调整的结果。它们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遭到淘汰在所难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许多中小企业本身是有发展潜力的,或者通过改进是能够生存的,然而今年在多重压力的围困下也倒闭了。这其中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它们大部分通过自主创新,通过品牌经营,通过往内地转移,发展前景应该不错的。这些企业的倒闭,直接原因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可看作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置身事外。事实上,尽管近年来政府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不少,但还是远远不够。
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我们一方面期待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进一步倾斜,另一方面,还应该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提供公平环境,使中小企业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