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感恩、理财、诚信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网络转载 2008-08-18 08:53:54

近1/5的大中学生不知道自家月收入有多少,近1/3的学生基本没有制定消费计划,近4/5的学生向家里隐瞒具体的开销情况,还有16%的学生提前用光生活费后打算借债度日。您了解自己孩子的消费情况吗?近日,“党报热线”对

近1/5的大中学生不知道自家月收入有多少,近1/3的学生基本没有制定消费计划,近4/5的学生向家里隐瞒具体的开销情况,还有16%的学生提前用光生活费后打算借债度日。您了解自己孩子的消费情况吗?近日,“党报热线”对市区3所大中学校作了一次小型调查。

  见习记者 刘曜

  特约分析:温州大学陈怡老师

  调查样本:瓯海中学、温七中各40名高一学生

  温州大学03法学本科、05政治本科共75名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问卷数量:155份

  大一男生小李在罗列上面这张消费账单时,表情有点尴尬:父母给的额定月生活费是800元,结果15天不到就被他花得一毛不剩。他又不敢和家里讲,只好向同学借了250元,节衣缩食熬过了接下去的大半个月。这样的生活他已经持续数月。进大学后小李交了个女朋友,月初是家里发“工资”的日子,手头宽裕,免不了给女朋友买些礼物、逛街下馆子看电影。“出去玩哪好意思让女生付钱啊?”这种“富裕”的生活哪里维持得住?到了下半月,小李每顿的伙食变成了5毛钱的白饭+1元钱一包准备吃两天的榨菜。一来二去,小李读大学才三四个月,已经欠了同学好几百元债了。

  不少学生成了“零收入”的“有钱人”

  从调查结果看,和小李情况类似的学生不在少数,大学生平均月消费816元,中学生538元(封闭式教学的瓯海中学697元,温七中为非寄宿学校,365元);从伙食消费看,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差别不大,月消费300元以内的占55%,300元到500元的占40%,500元以上的占5%。

  对于“除伙食消费外,日常哪个消费项目所占比重最大”这个问题,选择“购买书籍等学习用品”的学生只有21%(中学生占其中的79%),34%的学生选择了“买衣服”,剩下55%的学生主要把钱花在了“游玩”、“恋爱”、“购买零食、礼品等奢侈品”、“电话费和电脑游戏费”及“健身、泡吧、下馆子、看电影、抽烟等奢侈消费”上。

  而“该项目每月大概需要多少花费?”,68%的人控制在200元以内,27%的学生需要花费200元-600元,还有5%的人超过了600元。在该项目的时间花费上,38%的学生需要花费3次-8次,8次以上的有6.5%。可见,虽然伙食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开销,但是,不少学生像小李一样,花在伙食以外的钱几乎占了生活费的大半,而从调查结果看,100%的中学生和95%的大学生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基本属于“零收入”人群,但是,不少学生的消费方式却俨然是一个都市白领。电脑、mp3类随身听、手机的拥有率更是分别达到了62%、63%和76%。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老师陈怡说,姑且不论大中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和大一新生是否有购买电脑、手机等物品的必要,单从学生月消费金额来看,被调查对象中有70%的学生家庭月收入超过了2500元,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孩子每月的生活消费基本属于可承受范围。但是,学生的消费方式和理财理念却问题不少。

  问题一:近1/5的学生不知道自家月收入

  对于零收入的学生们而言,每个月向家里拿钱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可是调查结果不免让人吃惊:在几个调查现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看到“你的家庭每月稳定收入大概有多少?”的选题后,表示完全不知道!最后统计结果显示,这部分学生占到了18%,而剩下的人里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只知道家里的大概收入,对于家庭收支情况则更是知者甚少了。

  专家解析:应改变传统金钱观教育,让孩子懂得感恩

  这个问题显示:这部分学生将难以理解父母每天为了养家糊口究竟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血汗。久而久之,金钱和价值、亲情等就脱节了,金钱成了单纯的数字,导致花再多的钱,孩子们也觉得自己的消费是合理的,调查结果就显示,86%的学生都认为自身消费合理。

  这个问题同时也反映出,现在不少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现在课业繁重,因此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业,往往不愿将家庭经济状况与孩子讨论。家长们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可能会误导孩子,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

  事实上,如果家长只知奉献,而不把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呈现给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社会和家庭对他的关爱。近日有一则新闻说,张家口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街头卖艺三年,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实际上,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问题二:近1/3的学生不知计划消费

  “你每月有制定消费计划吗?”选择“没有,只有个基本想法”的学生占了66%,“完全没有计划”的占30%,“有,并写在本子上”的只有4%。其中有10个学生甚至连“上个月的消费账单”都难以列出。还有一位学生则表示,自己花多少就向家里要多少,从来都不会列账单,而且就算有计划也会经常忘记。

  专家解析:适当进行理财教育,让孩子将钱花在该花之处

  记账是最简单的规划理财,它有三个好处:第一是可以让自己对接下去的生活有一个基本计划,以免入不敷出;第二是可以及时总结以前的消费情况,及时避免不合理消费;第三,现在是消费型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消费诱惑很多,掌握适当的理财能力,既可以让你合理消费,又是为以后更好地工作生活作好铺垫。

  学生的理财教育现基本是缺失的,由于生活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孩子乱花钱,一直到读初中还是承袭了“要买什么给多少钱”的教育模式,这其实不利于孩子学会合理分配财物,明白金钱的价值。不少学生在进入寄宿学校后,由于手里突然有了大笔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但是缺乏理财能力,结果,难以抵挡消费型社会的诱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其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是极其不利的。现在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初工作时的工资往往不高,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难改,就有可能产生诸多问题。

  事实上,给自己近期的消费做个规划或者记次账单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麻烦。记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能够让你在这些过程中学会合理消费。

  问题三:16%的学生透支后选择借债

  小陈今年读大四了,不久就要四处找工作,但是有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他:由于大学期间谈恋爱和打电脑游戏,他几乎每个月都入不敷出。钱用完了就向同学朋友借,结果钱越欠越多,还没毕业,就背上了近1万元的债务。而他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现在,经常有人要他还钱,让他悔不当初。

  “父母给的生活费提前花完了怎么办?”16%的学生选择了小陈的做法:向亲戚朋友借。而38%的学生每个月都有透支的情况,比例不小。让人更觉惊讶的是:80%的家长并不清楚孩子每个月的具体生活消费。

  专家解析:改良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诚信,敢于报账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乱花钱,不是挨骂就是挨打,结果导致孩子花错了钱后,不敢跟家里说,撒谎或者借钱来欺瞒父母。事实上,面对现在这个消费型的社会,诸多的诱惑,偶尔将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是在所难免的。不管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可能有不理性的时候。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宜疏不宜堵,在加强孩子的感恩、理财教育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消费。在孩子出现乱花钱或者借债的情况后,不要简单地打骂了事,而是要积极地沟通和引导。告诉他们,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应该花在哪里,怎么花等。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22 09:42:04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07 14:10:40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理事会)


网络 2014-04-13 19:06:35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话语权的罪与罚


网络 2013-12-01 11:54: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