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面临的风险五花八门,有着不同的分类。卢菁女士在《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中提到,根据美联储的惯例,风险可以划分为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法律和名誉风险六大类。其它还有各种不同的分法,譬如说某外资银行就把价格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综合定义为
银行面临的风险五花八门,有着不同的分类。卢菁女士在《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中提到,根据美联储的惯例,风险可以划分为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法律和名誉风险六大类。其它还有各种不同的分法,譬如说某外资银行就把价格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综合定义为市场风险,并专门列出包括政治风险在内的国家风险,股权投资风险等。我们不妨以美联储的分类为基础,看看中外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异同。这一篇先谈谈信用风险(Credit Risk)。
信用风险源自于借款方信用降级或者破产可能导致的银行损失。信用风险的评估包括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违约损失(Loss given default, LGD), 违约敞口(Exposure at default,EAD)和有效到期期限(Effective maturity, M)。
西方银行的信用风险的控制,经过多年的发展,风险控制与承担的机制比较完善,风险转移的工具也很多。就拿最近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来讲,表面上看,美国有一批金融机构受损,甚至有申请破产的,但事实上很多风险早就被转移了出去,美国的经济也远没有伤筋动骨。相反,倒是欧洲金融机构损失惨重,中国的某些金融机构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有人甚至评价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政治的、人为的。这种指责不无道理。看看《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我们就会对美国运用经济或者金融手段来夺取他国的利益是登峰造极的,很多的手段与工具的运用,远非我们局外人能够想象。更加具体些,次贷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无疑是美国次贷危机成功转移的大功臣。《诚信的危机》里面就仔细讲了一下美国的顶尖投行是怎么创新衍生品的。
我国信贷投向同质化情况严重,房地产、交通运输业等行业贷款十分集中。根据报道,到2008年一季度末,商业性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的18.2%,部分银行的占比甚至已经到了30%以上。2008年房贷业务不良贷款比率可能会显著增加。但国内银行历史上大部分业务都是贷款,对信用风险相当重视,很多银行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平台,对相应的风险的拨备的覆盖率很高,具有较强的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
但正如毕博咨询金融行业负责人高达飞所言,尽管国内银行的信用风险控制系统和技术上面很领先,但是相应的风险管理文化却是比较缺失。中国由于是发展中国家,对金融产品和行业一直都是有着比较严密的控制,实施‘Financial Repression’的政策。同时,政府与银行的关系也是理不清说不明。一方面,银行的贷款,受各级政府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银行的呆坏账,政府有时也会买单。这固然是特定发展阶段特定的需要,但必然导致我们中资银行在风险管理机制和文化上面的稚嫩。而这方面的缺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的。
随着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世界资本市场的运作越来越多,中资银行要交的学费也是不可避免。美国已经在信用风险的管理上面提供了很多经典的案例。尽管这些案例的学习过程,并不能在实际运作有着很大的作用,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放弃幻想,直面风险管理的惨淡人生。尽管我们可以快速的移植西方先进的风险控制技术,但最根本的,还是得depend on ourselves.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