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是个星期天。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尤鲁都巴格镇农信用社仍在营业。因为当天是赶集日,作为镇上唯一的金融机构,农信社营业厅挤满了人。农民们忙着存款、取款或贷款,还有一部分是专程来还贷款的。 “农民朋友是最讲信用的&rd
7月27日,是个星期天。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尤鲁都巴格镇农信用社仍在营业。因为当天是赶集日,作为镇上唯一的金融机构,农信社营业厅挤满了人。农民们忙着存款、取款或贷款,还有一部分是专程来还贷款的。
“农民朋友是最讲信用的”,“新和县目前没有一起农民不还贷款的”。这是新和县农村信用社理事长艾尼瓦尔对本县农民的评价。
其实,类似上述情况,如今在新疆农村牧区比比皆是。正如7月29日,新疆农村信用联社主任阿不都向记者介绍的情况:通过开办小额信用贷款和实施信用工程,在新疆广大农牧民当中,诚实守信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前不久,他在新疆喀什和阿图什地区的一些县(市)农信社,就看见许多农牧民排队还贷款的情景。正因为农民讲信誉,及时还贷款,使新疆90%以上的农牧民都能够获得农信社提供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也效盘活了不良资产。阿主任举例说,仅阿克苏市农户不良贷款就由2002年的1428万元减少到2007年的6万元,降幅达96.87%。目前在新疆农村,不仅信贷资金有效投入量大、覆盖面广,而且新疆农村信用社已基本上破解了“贷款难、难贷款”的难题,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金融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良方:小额信贷 信用工程
“要不是有农信社给我贷款支持,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能盖起小洋楼。”近日,在达坂城镇东沟乡,回族女村民杨春兰站在刚盖好的二层小楼前激动地对记者说。通过新疆农村信用联合社“小额信贷促增收”贷款,杨春兰已经从一个家庭困难的农妇变成一个资产约30万元的老板。
杨春兰家5口人的耕地总共只有6亩,根本无法支撑一家人的生计。幸好她有一手好厨艺,1994年她开了一家小饭馆来维持一家人的家用,但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却苦于没有资金。这时,达坂城区农信社把扶持农村妇女自主创业的“小额信贷促增收”贷款送到她手中。在农信社的支持下,2004年,她在自家门前建起了能接待上百人的“东沟乡春兰农家乐”。杨春兰每年还贷都很积极,信誉级别也不断上升,3年来,达坂城区农信社一直全力支持她扩大规模。如今,杨春兰孩子的成家、升学问题都顺利解决,还盖了小二楼,享受到小额信贷促创业的杨春兰脸上溢满了幸福。
让杨春兰受益的扶持农村妇女自主创业的“小额信贷促增收”贷款,只是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十几个贷款品种中的一个。目前,农信社的小额信贷已由开办之初单纯的农户小额贷款发展到现在的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林果业贷款、畜牧业贷款、抗震安居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村妇女自主创业贷款、农机具消费贷款、农村个体工商户贷款等十几个贷款品种。
当记者问起新疆农村信用联社是如何以小额信贷促增收这个话题时,阿主任深有体会地说:“自2006年7月26日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成立之日起,我们就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以小额信用贷款推动信用工程建设;以构建‘信用工程’破解农民‘贷款难和难贷款’问题,营造良好信用大环境。”针对新疆社会信用环境现状和“三农”特点,出台了《新疆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于2007年开始在全疆实施。与此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动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的指导意见》,先是在北疆的呼图壁和南疆的新和等四个县进行了“信用工程”试点,2008年1月1日起在全疆全面启动了这一工程。
据阿主任介绍,自治区农信社在构建信用工程建设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既:以小额信用贷款连接千家万户,建立“信用户”;以“信用户”开创“信用村”;以“信用村”创建“信用乡(镇)”;以“信用乡(镇)”联创“信用县(市)”和“信用社区”,有机地溶入地方基层组织建设的“三级连创”考核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打造诚信社会,破解“贷款难、难贷款”难题,全力推动和谐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新疆农村开办小额信用贷款,采取自愿申请建立家庭经济档案,按年度评级授信,按信用等级核发《贷款证》。对信用等级较高和取得“信用户”资格的农牧户,专门发了有授信额度的“绿色贷款证”。此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农信社对持有“绿色贷款证”的借款人专门开通“绿色通道”,持有此证的借款人在办理额度内贷款时,享有无须提交书面申请、无须提供任何担保、无须提供任何抵押、利率优惠、随用随贷、随到随办、优先办理、方便快捷、周转使用的待遇。
记者见到,如今在新疆农村牧区,“绿色贷款证”是信用等级的“标识”,是持有人社会信用身份的“象征”,是农信社信赖的“通行证”,也是农信社授予的“一证通”,更是持有人“诚实守信”的“荣誉证”。持有“绿色贷款证”的农牧民个个脸上都有光彩。
成效:改善环境 投放加大 实现双赢
通过用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的方式,培育好农村的信用市场,逐步扩大到农业产业化和涉农龙头企业(公司 农牧户 基地),连接到多层次、宽领域,最后覆盖整个县域经济,进入更广阔的市常眼下,在天山南北,农民诚信度提高,信贷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不良率大幅度下降,群众满意率迅速攀升,出现了以下可喜变化。
信用环境明显改善。截止2007年末,已评定授信98万个农村“信用户”、2815个“信用村”、166个“信用乡镇”,占比分别达到46%、38%和19%。另外在新疆建设兵团试点推广中,还产生了7292个“信用户”和187个“信用连队”。
支农信贷资金投放量大、速度快、质量高。截止2007年末,当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304亿元,与2006年度相比净增了80亿元,“三农”覆盖率达到94%,创下了当年投放增量、“三农”覆盖率分别列居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第二位和第一位的记录,并且实现了当年投放当年到期100%的回收率,同时还清收了历年陈贷2.7亿元,使得不良率下降了9.5个百分点,名列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第五位,创造了新疆银行业的奇迹。
实现双赢增效。通过对“信用户”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农村信用社向“信用户”全年让利4000多万元,平均每户增收40多元。农村信用社通过增加有效投入和改善资产质量,较好地消化了部分历史包袱,大大地增强了经营实力。2007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改革前2005年的4倍,盈利面达到了86%,亏损社在逐步减少,经营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效益明显提高。
目前农村信用社已基本上破解了“贷款难、难贷款”的难题,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大大改善了金融生态环境。截止6月末,全区农村信用社新增农业贷款余额184.98亿元,较年初增加96.09亿元,增幅达108.11%。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