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驻京记者/郑春峰实习生/王玫雯)“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因素看,中国不会出现通缩,也不会有长期的通胀。”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日前在京表示:由于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上涨,从影响物价的
本报讯(驻京记者/郑春峰实习生/王玫雯)“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因素看,中国不会出现通缩,也不会有长期的通胀。”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日前在京表示:由于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上涨,从影响物价的长短期因素分析,我国不会出现长期通胀,物价只会是温和上涨。
李扬分析:真正给通货膨胀造成压力的,是工资与物价螺旋上升、货币供给增长与财政赤字相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这三个条件在我国都不存在。
他说,从供求关系看,我国总供应大于总需求。从短期因素看,CPI的变化与食品价格相关度比较高,猪肉和农产品都有生产周期,“目前猪肉和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基本上已经到了,”李扬说,“加上政府有适当的鼓励政策,猪肉和农产品价格的可逆趋势已经发生。”
对于油价上涨给我国通胀带来的压力,李扬表示,一方面,输入型通胀影响了企业成本,也造成了市场心理压力和一定的通胀预期;另一方面,此次以石油价格上涨为龙头、以美元贬值为背景出现的全球通胀,一定是有周期的,“预计油价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会有调整”。
“从工资和物价的角度看,工资上涨因素对物价调整有压力,但是比较温和。”李扬分析指出,虽然我国目前存在不少剩余劳动力,但也存在工资上升的趋势。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