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遭遇了今年第一季度的“零收益”事件,但在银行理财市场上,结构性理财产品仍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品种之一,且正在逐步走出之前的“零收益”阴影。 部分产品收益不错 据统计,2008年
尽管遭遇了今年第一季度的“零收益”事件,但在银行理财市场上,结构性理财产品仍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品种之一,且正在逐步走出之前的“零收益”阴影。
部分产品收益不错
据统计,2008年第二季度,结构型理财产品发行了131款,而6月,各家银行共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40款,接近当月各类产品发行总量的10%。
此前,由于多款零收益结构型理财产品被曝光,投资者开始对此类产品的投资价值产生质疑。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统计显示,在零收益事件之后,也有不少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较高。如,光大银行的一款挂钩港股的产品到期实现了25.04%的年化收益率;而民生银行的一款同样挂钩股票的产品提前终止,实现了18%的年化收益率。
获利条件不苛刻是关键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获得较高收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基本上是在尚未到期时就锁定了高收益,或者是提前终止并获取高收益。这些理财产品获得较好收益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收益获得条件设计得不是太苛刻,给予了投资者若干次可能获利的机会,而且只要挂钩对象表现好,投资者就有很大的获利机会。
专家建议,投资者投资这类理财产品时,首先要理解收益获得条件或者说挂钩对象与产品收益的关系,即当挂钩对象表现如何时产品才有收益;其次是了解挂钩对象的过去表现,以此形成自己对其未来的判断。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