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厘清“大小非” 证监会谨慎修订“大宗交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07-23 14:30:40

7月2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网站的“统计月报”中多了一项内容——股改限售股份解禁减持情况统计,详细列出了沪深两市累计产生股改限售股份数量、未解禁股改限售股份存量、当月解禁数量、当月减持

  7月2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网站的“统计月报”中多了一项内容——股改限售股份解禁减持情况统计,详细列出了沪深两市累计产生股改限售股份数量、未解禁股改限售股份存量、当月解禁数量、当月减持数量等相关数据,以保证市场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同时,证监会将系统修订相关基础制度,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大宗交易规则。

  大小非减持被市场多数人看作是本轮市场大调整的主要因素。截至6月底,已经解禁的股份是累计842.96亿股,占大小非总数的18%。其中累计减持的股数是250.07亿股,占解禁股份的29.67%。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推进基础制度建设,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而不是退回去, ”一位接近管理层人士说。

  减持比例近30%

  中证登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由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限售股份是4572.44亿股,即通常所说的“大小非”,包括按照“锁一爬二”规定的限售股,也包括大股东自己承诺限售的股份。

  截至6月底,已经解禁的股份累计有842.96亿股,占大小非总数的18%。其中累计减持的股数是250.07亿股,占解禁股份的29.67%。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减持的数量是4.51亿股,按当月平均股价10.2元/股计算,此数量占每天的交易量不到1%。

  “这个数量和比例从市场角度而言是微乎其微的,只是现在更多的是形成了心理影响,毕竟限售股份的数额还是巨大的,市场对其有减持预期。”东北证券人士说。

  此外,截至目前,没有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非流通股份还有100多万股。也就是说,从绝对数量上说,随着股改的推进,这部分数额会越来越小;而从比例上讲,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也会越来越低。

  大小非减持被市场多数人看作是本轮市场大调整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大小非”并非仅仅是指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份,还包括其他四部分。

  一是由IPO形成的,即按照相关规定,小股东锁定一年、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锁定三年;二是由定向增发形成的限售三年的股份;三是高管持股的相关限售规定;四是上市公司IPO时战略投资者配售的限售股份。

  证监会的数据显示,加上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份,这五类“大小非”加在一起共1.4万亿股。

  实际上,除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份,其他四类“大小非”一直存在,只是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环境为全流通了,大小非问题才显得尤为明显。

  “依据相关法规,限售期满股份就面临上市流通的问题,这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面临的新情况,是必然结果,并不是股权分置改革的遗留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一个概念。”一位接近管理层人士说。

  在他看来,现在有观点称限售股份应该锁十年是“倒回去”的思维,果真如此,仍然是股权分置,而十年后还将进行第二轮股权分置改革。而关于对限售股份征收高额资本利得税的说法也是不公平对待两类股东的表现。

  修订基础制度

  “我觉得应该往前看,股权分置时代有问题,老问题解决以后迎来了全流通时代,要看到市场的发展,又提出了新问题。很多制度安排是在股权分置时代制定的,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推进基础制度建设,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而不是退回去,把这部分股份再锁起来。”上述人士说。

  此前的大宗交易平台,是针对特殊需要在交易所市场内设置的一个平台,不是针对大小非设置的。前一段大小非减持问题比较突出时,被临时借用,但总体上还没有对于大宗股份转让有一个规范的安排。

  证监会此前发布的《解除限售股份指导意见》相对比较简单,交易所也作了相应安排,均未系统修改大宗交易管理办法,因此,证监会将对大宗交易进行全面的评估、梳理,着眼市场更好发展的角度对《大宗交易管理办法》进行系统修订。

  同时,通过中介机构化整为零、规避1%限制,在二级市场上抛售股份的做法已经受到证监会关注,将出台进一步的惩处措施。

  催生私人银行业务

  值得注意的,全流通使得市场产生了一种新的需求,即高持股的人,共所持股份由非流通股转到流通状态下的股份/资产管理。

  也就是说,股权的持有人为什么会减持,至少取决于几个因素。第一是风险管理,其持有的股权不卖,拿在手里,但市值会变化,如何规避损失,是股权管理的需求,如果没有其他管理措施,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合适的时点抛售。同理,持股人存在增值需求。

  另外则是流通性需求,在需要的时候能否变成现金,同样,如果没有相应的资产管理,只能在二级市场上抛售。

  当然,大股东手里的股权卖不卖,还取决于行业投资的比较收益,这更是取决于有资产管理的服务。

  显然,如果这一块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起来,持股人需求满足了,也就没有了继续减持的冲动。

  这种资产管理业务,在国际上的通用称呼是“私人银行业务”,大宗股权持有者是其服务对象之一。在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在探索此类业务。

  7月16日,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私人银行,先期将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4地,为金融资产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客户,提供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量身定制”的现代私人银行服务。

  建行网站信息显示,建行私人银行重点突出现代私人银行服务的特点,主要强调“量身定制”和客户的参与度,将通过搭建建行及第三方合作机构的开放式产品平台,对高净值客户的财富进行整体安排和统筹管理,逐步形成“稳健、专业、开放”的业务特色。

  业内人士认为,此种业务极有可能涵盖到越来越来的大宗股份持有者。

  而证监会已关注到这一变化。面对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机构或将掀起新一轮跑马圈地。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