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大小非”的频繁抛售被当成了“罪魁祸首”之一。业内人士就此表示,“大小非”并非“洪水猛兽”,要客观看待“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大小非”的频繁抛售被当成了“罪魁祸首”之一。业内人士就此表示,“大小非”并非“洪水猛兽”,要客观看待“大小非”问题。
首先,“大小非”的数量远没有某些媒体渲染的那么巨大。统计数据显示,由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大小非”共有4572.44亿股,目前已解禁的达842.96亿股,占“大小非”总数的18%。而且,“大小非”只会越来越少,不会越来越多。从绝对量上来说,随着股票的减持,存量的“大小非”数量越来越少;从比例上来说,市场在不断壮大,存量“大小非”占股票市场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小。
其次,解禁并不等于减持,获得流通权仅仅是对股份的性质进行了明确。减持?还是坚持?“大小非”们只有在充分研判中国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上市公司质地以及自身资金需求等趋势后才能做出选择。而且“大非”股东为了保证控股地位或者发言权,一般不会轻易减持。即使在目前股市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股东间对于控制权的争夺也屡有发生。股权争夺战一直是资本市场重组大戏的精彩一幕,近期国美与三联集团对于三联商社的争夺便可见一斑。
统计数据也说明,并非所有“大小非”都有减持冲动。从2006年6月“大小非”获得流通权以来,“大小非”累计减持的股票为250.07亿股,只占理论可减持股票的29.67%。
事实上,“大小非”实际减持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今年6月份,实际减持的数量为4.51亿股,而目前市场股票的平均价格大概在10元左右,据此简单估算,6月份减持股票的交易量不到市场总成交量的1%。
再次,大股东“吞吐”股权,某种意义上是市场的内在稳定器。在市场高涨的时候减持一部分股票,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增持一部分股票——大股东对股票的这种“吞吐”行为,既能避免股市的过度泡沫,也能抑制市场的非理性下跌。
不过,尽管“大小非”并非“洪水猛兽”,但如何引导其有序流通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前,有学者提出,把“大小非”的锁定时间延长到10年,并对“大小非”减持征收资本利得税。学者们维护市场稳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强制延长锁定时间并没有法律依据,也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并且只针对“大小非”征收资本利得税也不符合税收的公平性原则。
而且,上述措施只是暂时地改变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借助减少短期内可流通的股票数量来稳定股价,但影响股票等资产价格的首要因素是资产价值,供求关系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总之,“大小非”如何流通是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遇到的新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对其减持加以限制等方式来解决,而应用创新手段加以解决,如引入大宗交易平台就是一大创新。
目前,市场上的不少制度安排是在股权分置时代设计的,需要有关部门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不断加以完善,以改革促进发展,推进基础性制度建设。定期公布“大小非”解禁数量、进一步完善大宗交易平台……方方面面正在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不会再谈“大小非”而色变。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