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穷与富不是信用的“分水岭”

来源:新华日报 2008-07-19 17:26:10

最近,孟加拉国农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因为诺贝尔奖的殊荣,成为当下舆论的热门人物。与他的幸运和“高出镜”相比,经济学家茅于轼似乎冷寂了许多:几年前,他以个人捐献的500元人民币作为起点,默默地在山西也探索过相似的&

     最近,孟加拉国农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因为诺贝尔奖的殊荣,成为当下舆论的热门人物。与他的幸运和“高出镜”相比,经济学家茅于轼似乎冷寂了许多:几年前,他以个人捐献的500元人民币作为起点,默默地在山西也探索过相似的“扶贫小额贷款”,目前还在推行之中,规模已越做越大。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位实践者都有“所见略同”的肺腑之言——穷人比富人更讲信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一个判断,超越了实践行为本身,更具颠覆性,也更有普惠的价值。 

  一般来讲,收入较丰厚,相对具有较强的偿还能力,受到企业的青睐优待,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信用究竟凭什么说话?长期以来,包括银行在内的很多企业陷入了言必称财富、金钱的“格式化信用”。在商言商,企业也许可以“惟钱是瞻”地评判和确认信用度,但老百姓肯定不认同。如果承认了“年收入稳定在××万元以上”才算是“有信用”,那么,达不到这样财富额度的民众,就都是“没有信用”的人?这种逻辑,放到哪里都经不起推敲。
 
  倒是应该思考:一个人如果很穷,他可能剩下的只是信用这一笔底线的无形资产,再不被别人或社会信任,那么,他就真的无法生存下去。而对一个富人来说,则无论他怎样不顾声名,放弃信用,他或许仍然可以继续挥霍那一大笔有形的财富,物质生活质量可能毫发无损,并不打折扣。经常从电视上看到,法院在对“老赖”强制执行时,那些东躲西藏、信用低的人不少竟是绰阔风光一时的富翁。若依于此,你是否又该得出富人不讲信用的结论? 

  穷与富,不应该成为信用的“分水岭”。其实,“信用”,首先是一个道德层面的概念,支撑信用的不惟是经济实力,还有对社会规则的自觉认同,对法律的自觉遵守以及对他人的起码尊重。有时候,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比财产更具约束力,更容易由内而外地催生、培育出恪守诚信之德。 

  一旦远离了信用的朴素本义,信用的考量就很可能畸变为嫌贫爱富的“拜金划线”。这也许是尤努斯们、茅于轼们给社会带来的最重要的一则警世恒言。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征信大数据链的形成与应用探讨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22 09:42:04

2014年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怎么查


网络 2014-05-28 22:31:48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理事会)


网络 2014-04-13 19:06:35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话语权的罪与罚


网络 2013-12-01 11:54: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