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信用服务市场在规范中做大

来源:信用辽宁 2008-07-18 10:37:28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信用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显露。而同时,培育现代信用服务体系也成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所在。“只有征信市场发育完善了,社会信用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信用专家林钧跃如此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信用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显露。而同时,培育现代信用服务体系也成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所在。“只有征信市场发育完善了,社会信用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信用专家林钧跃如此评价。
  的确如此,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目的,一是为了加强监管,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二是通过征信行业的发展,促进信用交易,推动市场经济进入到信用经济阶段。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征信行业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承担着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的功能,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交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征信市场正处于发育成长期,期待着一大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自律性强、能够独立公正地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征信机构的出现。
  “信用需求”不断上升
  6年前,黄俊杰创办了一家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现在每年培训达20万人次,在业内已颇具影响力。但是,扩大培训规模,所需资金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发展所积累的资金进行投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速度上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
  跟几家银行的接触,使黄俊杰十分失望,没有足够的不动产作抵押,他无法从银行贷到资金,而目前国内银行很少有信用贷款业务。当他转而求助于一些信用担保机构时,他发现,信用担保机构能提供担保的条件同样十分苛刻,一方面,没有厂房、机器、房产等资产作抵押,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记录无从考证,因此,信用担保机构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同样不愿“涉险”。
  “之所以投入信用担保这一行,主要是看准了银行和企业之间有个中间地带,需要有服务行业为此架起信用的桥梁,这是一个空白,市场空间很大,可以有很大的作为。”注册资本金2个亿的金联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冬梅对记者说,她的公司介入信用担保这一行的时间并不长,但几年来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
  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交易成本巨大。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投资者、生产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是信用的需求者和被需求者,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成熟,这种潜在的信用需求正逐步转化为有效需求,现代征信市场潜力正在被挖掘。
  林钧跃告诉记者,从征信系统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较为健全的征信服务体系包括了企业征信、个人征信、财产征信、资信评级、商账追收、信用保险、保理、信用担保、市场调查等十几个分支,在我国现阶段,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信用担保、资信评级、企业征信、个人征信等行业有了初步发展,几乎都是应需求而生。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范围的难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自有资金缺乏。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我国民营企业的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获得信贷支持少。据统计,我国300万户民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直接融资渠道窄,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
  这种现状引发了强烈的对征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国外的经验和国内的实践证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担保机构是培育中小企业信用的孵化器。也正因为如此,信用担保行业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全国已经有几千家大大小小的担保企业活跃在市场上。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活跃,经济主体间交往越来越频繁,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由此造成的交易成本十分巨大,于是,对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对各类资信调查报告的深度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本市场需要融资的企业很多,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和投资人很难对每一个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更无法对各个企业进行详尽的分析与了解,这就产生了对企业信用价值进行评估的市场需求。
  “资信评级机构不仅对同一产业内不同的公司,或同一国家内不同产业乃至不同国家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各层次受评对象的信用变化进行预测,体现的优势非一般分析机构或人员能比拟。评级机构通过确定受评企业的信用价值和风险程度,并用简单的符号向公众传递受评企业的风险信息,可以使投资人或交易双方降低搜寻信息的成本,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整体运作效率。”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常务副总裁何敏华对记者介绍说。
  对于“信用需求”的判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当前的信用环境还有待改善,经济失信行为仍然较多,理论上讲,这种环境下征信机构的生意会很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大量的征信机构可以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这说明我们大部分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比较弱,在寻求规避风险的途径时还很少考虑使用征信产品。”林钧跃评价说,但他相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对征信产品的需求会迅速上升。
市场发育各有不同
  不久前,某制衣企业的董事长王耀光面试了一位应聘财务管理的求职者,从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历和谈吐上看,他十分满意。但由于应聘的岗位涉及企业的核心财务,为防范因个人诚信问题所带来的风险,王耀光决定对其进行诚信调查,一方面要求求职者出具曾工作过单位的工作表现评价,另一方面根据其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一些暗访。
  王耀光没有选择专业化的征信公司来做这件事,因为他对一些征信公司不信任。“在我看来,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以赚取服务费为目的,而不是真正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着想。一些征信机构在征信调查中仅仅出具一些所谓的盖了章的证明,这些东西很容易造假。”在王耀光看来,征信机构的发育成熟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必须让客户对其有足够的信赖甚至依赖才行,而目前一些中介服务机构还远远未做到这一点。
  虽然对信用服务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但整个征信行业市场发育程度却表现各异。这是因为征信行业十几个分支的服务对象各不相同,市场需求表现不一,同时,外在环境及发展现状也不尽相同。
  目前我国资信评级产品主要包括贷款企业评级、企业债券评级、可转换公司债券评级、证券公司债券评级、金融机构评级、信托产品评级以及中小企业评级等。有些评级机构从事多种业务,企业债券评级是资信评估业的基本业务,我国的资信评估业也由此而生。
  除了债券评级外,国内债务人评级对象为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两大类,评级品种主要有贷款企业资信评级、上市公司公开信息评级、中小企业评级、招投标企业评级等。在这些评级业务中,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信评级是各家资信评估公司能够获得稳定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企业资信评级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以上海为代表的各地信贷资信评级的规模逐年扩大,评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的认可,并延伸到了集团评级领域。
  在上市公司评级方面,还都是主动评级,旨在扩大影响、积累数据、检验方法。金融机构评级由于涉及国家金融体系安全而受到公众重视,但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常规成熟的评级品种。2004年和2005年,中诚信国际连续两年发布了对国内十几家商业银行综合财务实力主动评级结果,在业内引起广泛影响。此外在商业市场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拍卖、招投标、政府采购以及业务合作、资格认定等方面要求企业提供评级报告,使这些企业主动要求资信评估公司授予评级,这些业务目前还比较零散,但在未来社会信用体系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之时,可能成为评级的主要业务之一。
  “从整体上看,征信机构的发展不很理想,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信用环境尚有待完善,企业的信用意识同样有待提高,因此社会对资信评级服务的需求还不够强烈;二是有关部门对征信机构的培育重视不足;三是评级企业自身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程度不高,所采用的技术和模型还不够完善成熟。同时,由于经验和数据的积累还不够,仍需要长时间的市场检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对记者说,“现在全社会信用意识提高了,有关部门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整顿和大力发展征信行业。”
  信用担保市场表现得最为活跃。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特别是不断兴起的金融创新及其风险管理和信用增强的需求,为担保机构的介入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而担保机构的介入也为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提供了可能。当前,中国的信用担保机构可以从企业年金、资产证券化、保值型金融产品、市政债券等金融创新中获得发展机会。
  “我国的信用担保产业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开始起步,不断拓展到货物买卖履约担保、工程担保中的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金担保等新的领域。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专业特征不断凸现。”吴晶妹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和信用增强机构,在获得不断扩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对于担保机构来说,能否把握金融市场发展和创新的走向,寻求信用担保机构合理介入的途径和方式,不仅直接关系着担保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影响到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近年来,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也有了一定发展。今年1月,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正式开通,目前这一系统已经收录了4.87亿人的信用信息。而在此之前,央行建立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于2002年初步建成投入运行,截至2005年底,系统收录借款企业454万户。来自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该数据库全年月均查询量达146.5万次,为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一切毕竟才刚刚起步。“目前我国的征信行业,无论是对企业征信还是对个人征信,征信数据库的大小更多地体现在量上,还很难从质上进行评价。”吴晶妹说。
  规范市场才能做大
  某知名评级机构的老总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家即将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请我们对其评级,但企业领导上来并不与我们谈业务,直接问我们能不能给他们最高资信等级。在没有数据和实地调查之前,我们没办法承诺企业任何等级。但另一家评级公司允诺可以给出最高等级,我们只能无奈退出。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两次,如在2005年发行的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和金融债券的信用评级中,我们基于对证券公司行业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的判断,拒绝了客户对等级的过分要求而不得不放弃了对其的评级,但其他一些评级机构却给出了最高等级。
  评级机构快速扩张,评级业务需求却增长缓慢,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等级达不到发债企业对最高信用等级的要求,将出现两种情况————坚持原则的评级机构要么放弃评级客户,要么违背评级的公正性而迁就客户的要求,最终的结果是一部分坚持原则的评级机构业务受阻,同时也造成市场对评级结果的质疑,伤害评级机构的公信力。
  我国信用服务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譬如国内的企业资信调查公司已经发展到100多家,资信评级公司也达到70多家。”林钧跃说,从数量上能够直观地看出我国信用服务业发展的迅猛势头,但同时也说明这一行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因为“全世界主流的资信评级企业也就3家”,国内企业数量众多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法律依托问题。目前,我国信用立法尚未完善,征信服务的应用、征信数据的采集与使用、征信行业管理等方面都缺乏法律依据。很多人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发展潜力,但一旦进入到里面,才发现要发展并不容易。
  其次是市场供求关系问题。当前社会信用意识还较为淡薄,征信产品的市场需求尚未真正形成,很多企业不注意信用风险控制,不重视信用管理,对征信产品的可用性持怀疑态度,缺乏利用征信产品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另一方面,我国征信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征信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有待提高,行业权威性和公信力尚未真正树立,也影响到征信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
  第三是资源共享的问题。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经营和财务状况、资信情况、荣誉记录、不良记录和其他信用信息,是征信、评级等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料。我国大量的企业信息资源没有公开,得不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信息封闭造成失信成本偏低,企业在行为失信的同时,也大量对外使用虚假资料,评级、调查机构在无法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条件下,仅仅依据企业自身提供的资料和其他途径收集的有限信息对企业进行评级、调查,很难保证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最终将影响评级结果的市场需求,危及行业发展。
  以上问题并非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林钧跃建议说,首先应该解决我国征信行业发展的模式问题,促进征信行业的发展。同时,加快配套的立法和监管,促使行业健康发展。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应尽快出台行业管理法规,统一行业标准,从立法上解决监管、行业标准等问题,使行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合理有序。应逐步扩大供需双方的自主选择权,通过市场机制对征信机构进行优胜劣汰,增强其权威性、可信度和公信力。
  对征信机构来说,信用信息是其生存的根本。专家建议,我们应尽快出台有关信息公开的法规,对企业信用数据的采集、评估、披露和使用,国家经济机密、企业商业秘密的保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化程度,这样才能迅速促进征信机构的发展。
  吴晶妹建议,要通过立法、行业组织制定行规来引导全社会对信用服务的需求,有关部门要出台具体办法鼓励应用,带头积极利用资信评级、企业和个人征信报告等产品。同时,征信机构也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尽快建立完整而科学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价体系,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能力,努力提供各具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信用工具和控制信用风险的征信产品,充分满足社会不断增加的对各类征信产品的市场需求。
  征信机构自身也意识到必须做到客观公正才会有生命力。“我们必须建立公信力,没有信誉就没有生命力,这一方面要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是能够经受住市场和投资者检验的必然选择。”何敏华对记者说。她认为,完全靠市场来规范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希望通过部门监管的介入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被新消法改变的世界


网络 2014-03-15 22:00:17

新消法一: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


网络 2014-03-15 21:44:29

2014年全国两会的十大热点


网络 2014-03-08 23:08:29

2014年全国两会,你最关心啥?


网络 2014-03-08 22:46: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