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中资银行持美国“两房”债券或超3000亿元

来源:广州日报 2008-07-17 14:36:51

美国两家最大的抵押贷款企业??房利美及房地美近日爆发危机,其所发行的债券由于被亚洲央行及主权财富基金大量持有而引起亚洲金融市场的动荡。   此外,券商估计,在港上市的6家中资银行合计持有“两房”债券可能超过30

  美国两家最大的抵押贷款企业??房利美及房地美近日爆发危机,其所发行的债券由于被亚洲央行及主权财富基金大量持有而引起亚洲金融市场的动荡。

  此外,券商估计,在港上市的6家中资银行合计持有“两房”债券可能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其中,以中国银行持有最多,估计最多逾千亿元。

  假设债券减值5%,将令中行今年税前盈利减少6.7%。

  本报综合报道 受事件拖累,在港上市中资银行股价本周二全线急挫3.6%~5.4%,本周三涨跌不一。目前,各家中资银行均未就此作出回应。

  对于中行持有的“两房”债券,瑞银估计为1100亿元;另外,摩根大通估算,中行持有同类政府机构债券总计250亿~300亿美元。相比之下,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持有的数量较少,券商估计介乎600亿~700亿元(见表)。

  以债券跌价可能导致的损失计,高盛表示,假设5%为减值损失,将分别拖低中行、工行及建行全年税前盈利6.7%、1.3%及2.7%。

  不过,摩根大通认为,即使债券跌价也未必导致重大损失。由于银行所持有关债券中,大部分属于“持有至到期日”类别,故毋须按市值入账,按会计准则除非发行机构倒闭,不会录得损失。只有小部分“可供出售”类别,在债券孳息上升情况下,按市值入账导致列于资产负债表的股本项目录得轻微未实现损失,但亦不至影响银行盈利。银行几乎没有持有市值变化须即时反映于损益表的“交易类别”。

  摩根大通银行及金融服务研究部副总裁陈舜指出,“两房”债券获美国政府变相担保,因此,只要美国政府仍然撑腰,相关银行都毋须进行减值准备。

  社科院专家:

  “两房”危机将损害中国外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表示,由于一部分中国外汇储备可能投资了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债券,这两家机构陷入危机将会对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价值造成一定的损失,而且还可能深化。

  房利美及房地美是美国最大的两家机构债发行人。截至去年6月30日,中国总计持有美国机构长期债券3760亿美元,为全球第一大债权人。中国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

  张明认为,为了弥补向两家公司注入财政资金造成的亏空,美国政府可能需要发行国债来融资。同理,在次贷危机不断深化以及美元加速贬值背景下,美国政府不得不靠提高新发国债的收益率来赢得投资者青睐,这会导致美国政府已发行国债的市场价值下跌。作为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者的中国央行,外储资产价值将面临新一轮冲击。

  “中国规模巨大的外储,不仅面临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面临美国国债、机构债市场的价值重估风险。如何通过外储资产多元化来缓解上述风险,是外储管理机构面临的艰巨任务。”张明称。 (金霁)

  “两房”危机引发亚洲股市剧震

  市场人士指反应过度

  本报综合报道 以亚洲金融机构巨额持有“两房”发行的机构债头寸为导火索,亚洲股市近日全线下跌,整体跌幅超过2%,被指“反应过度”。

  专业人士表示,股票和债券是两个概念,房利美、房地美股价下跌,并不意味着两家公司发行的债券有问题。到目前为止,这两家公司发行的债券与公债的收益率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息差水平,并未急剧扩大。

  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美国债市研究人员也表示,房利美与房地美的抵押债券多为AAA级,为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与市场普遍担忧的次级债券完全不同。

  分析人士表示,亚洲市场的剧烈动荡,更多是因为该事件令市场担心美元将遭受进一步的打击,影响全球经济前景。

  大和证券投资信托首席策略师长野吉纳表示,亚洲市场的动荡,还源于投资人对美国政府是否会全力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持怀疑态度。但是,更多人认为美国政府一定会全力救助两家公司,否则将加重美国楼市的低迷,并波及全球资本市场。

  不过,就算美国的能力出现问题,其他各国的央行也绝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施以援手。至2007年6月末,美国机构债余额为13040亿美元,外国官方机构则持有750亿美元,占比57.5%。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斌博士就建议,中国政府应考虑对这两家公司进行投资。

  亚洲部分国家持有情况

  中国 持美国机构长期债券3760亿美元

  日本  持美国机构长期债券2290亿美元

  中国台湾  持“两房”债券约1580亿港元

   韩国   持“两房”债券约5.5亿美元

   注:“两房”是美国最大的机构债发行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