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危机说得太多,俨然成了一个人人自危的话题。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经济转型加快,信用缺失仍然普遍存在,在这种状况下,银行贷款怎么办,企业融资还有哪些路,信用中介如何开展,资信评级怎么搞?在日前国家经贸委经研中心和中国社科院经研所联合举
信用危机说得太多,俨然成了一个人人自危的话题。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经济转型加快,信用缺失仍然普遍存在,在这种状况下,银行贷款怎么办,企业融资还有哪些路,信用中介如何开展,资信评级怎么搞?在日前国家经贸委经研中心和中国社科院经研所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信用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各方人士纷纷亮出了各自的观点。
普遍失信导致守信受歧视
王忠明 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目前,社会上的普遍情况是,老实人吃亏。这对讲信用的人或者企业是一种歧视,而这种歧视却是缘于信用。有些大的跨国采购商在中国采购时对国内供应商表现出信用歧视,故意拖欠货款,占用国内企业大量的资金。而这些采购商在国外的信用表现很不错,但进入中国以后就成了这样。他们正是利用了中国恶劣的信用环境,为自己牟利。还有一个问题是,国内普遍存在信用盲点。由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不能共享,所以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必然存在,极易产生信用危机。很多部门都有这种“信息孤岛”的困扰,只能了解授信对象的一部分信息。银行为了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只好抬高放贷门槛,以牺牲业务规模的方法来保证资金的安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迟迟不见起色也与此有着很大的关系。1999年,个人消费信贷额不足商业银行信贷总额的1%,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在30%-60%之间,这也正是我国内需不足的症结之一。
企业信用过于依赖银行
吴晶妹 首都经贸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信用结构严重不合理。资本市场的规模不大,企业除了银行贷款之外找不到更好的融资方式,所以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非常高。换句话说,中国的信用总规模基本上是由银行贷款来支撑的,企业发行的债券少得可怜。如果企业经济效益好,有足够的偿还能力,为什么不可以发行企业债券?我国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状况堪忧。企业拖欠银行的贷款数量大、时间长;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国家几次清现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企业信用周期长,应收应付账款的流动速度却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企业的信用总规模过大,负债率过高。不仅反映在信用总规模与gdp的比值高,尤其是与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相比较起来更是如此。我国企业的信用总规模与美国相近,但是创造的价值却与美国相差甚远。
信用评级市场需求不足
李振宇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尽管中国评级业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资本市场不发达,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使评级市场的需求不足。市场对评级作用的认识不高:具有一定规模、运作规范、有广泛影响力的评级公司很少,特别是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评级公司;评级公司利用非市场因素开展的不适当竞争,也影响了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发债券直接融资
吴晶妹:现代经济的特征是,银行在整个社会信用活动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不再是主力军了,企业将渐渐成为社会信用活动的主体。企业更多的是直接发行债券来达到融资的目的,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要通过银行了。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信用交易都以非金融中介部门为主了,我国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兴起以来,银行信用中介在总体中的比重由30%下降到了19%,甚至有的银行家惊呼21世纪商业银行会不会消失?
信用管理体系是一种社会化机制,是由信用运行、信用经营、信用立法、信用执法和信用教育等子体系共同构成彼此交织的运行机制。
信用评级需加强监管
李振宇:信用评级必须做好三项工作才能保证准确性:一是认真开展前期的产业、宏观经济研究,开展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研究;二是在对具体信用评级项目开展评级中,认真做好企业和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三是在给出信用等级后做好跟踪调查研究。当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评级机构比较注重具体项目的工作,但其他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培育、指导和监管,促进评级业规范发展,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认可和监管,主动将其纳入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要对评级业进行严格监管,及时公布评级机构评出的信用等级,对不重视评级质量的评级机构的及时取消其认可资格。
发展评级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信用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信用体系的建设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2、各部门的信用活动都要纳入信用管理的范畴。各部门的负债都可以增加,但是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管理之上,不然就无法控制信用风险的发生。政府、企业、银行和个人都应该重视,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3、推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政府不仅应该加强立法建设,更重要的是严格执法。其次,各种信用机构资格认定、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都要重新进行,以此来规范信用行业的行为。
4、重视企业的信用管理。应该认识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美国信用体系的特点
陈文玲 国务院综合研究司司长
1、重视信用公开的法制建设,为建立信用体系提供丰厚的信息资源。其核心思想就是,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不公开即保密是例外;政府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一切人获得信息的权利是平等的;政府对拒绝提供的信息负有举证责任,必须提供拒绝的理由;政府机构拒绝提供信息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救济。美国通过《信息自由法》等一系列立法保证了信息公开化的程度,据96财年统计,美国96%以上的密集情报来自于中央情报局(占52%)和国防部(占44%),其他部委合计占4%左右,其余信息一律公开。
2、重视对信用产品特别是评级结果的运用,为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举例来讲,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信用等级较高,那么它提供的报告的频率可以适当降低,其复杂程度也可以有所降低。
3、重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建立规范有效的信用产品交易秩序打下了稳固的基础。这是美国信用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它保护消费者隐私权、获得公平信用报告权、不受到骚扰的权利、相关数据快速更新并且保证数据准确、及时、完整和有价值的权利。
4、重视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为培育具有强大加工信用产品能力的新型服务业创建了体制保障。在美国,信用评级公司都是独立的私人企业,既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独立于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更不能与被评级企业有任何私下交易。独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是信用服务公司的立身之本,也是创造客户的源泉。信用服务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中立,做出贷款者、借款者和投资者都满意的评级报告,否则需求者就不会相信评级结果。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