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提升信用就是强固发展基石

来源:广东省质量技术信用网 2008-07-15 09:23:09

明清时期晋商崛起,称雄商界几百年,为山西人赢得了声誉,赢得了历史辉煌,同时也创造了不朽的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珍贵遗产,有广博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启迪后人的智慧财富,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信义取利的经营理念。弘

  明清时期晋商崛起,称雄商界几百年,为山西人赢得了声誉,赢得了历史辉煌,同时也创造了不朽的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珍贵遗产,有广博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启迪后人的智慧财富,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信义取利的经营理念。弘扬晋商的优秀文化,核心就要弘扬信用道德和信用文化。

  信用是先进文化,也是无形资产,更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灵魂。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大量信用缺失问题,关键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

  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社会信用活动三大部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自律与他律统一,使政府、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都能把诚信守约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方面,我们有这样几点认识:

  1、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创造信用环境的前提条件。道德———产权———法律是社会信用制度的三个不同层面。只有三管齐下,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奠定坚实的社会信用基础,构筑有力的社会信用保障。从道德角度讲,诚信是道德的基本准则。从产权角度讲,信用是产权的延伸。只有明晰产权,企业和个人才有讲信用、积信誉、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从法律角度讲,法制是最好的诚信。道德约束、产权明晰,还必须付之于法律保障,使社会活动主体和市场经济主体,对其信用行为做到自律和他律。当前我国应从信用的征集、评价、公开、服务和失信惩戒等方面入手,建立社会信用法律体系。

  2、以信息公开化、运作市场化、服务专业化,构建社会信用服务体系,是创造信用环境的核心任务。政府及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社会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比如,对某些市场主体的严重危害社会的重大失信行为,还缺少一种有效的信息披露和服务机制及时为社会公众所知悉,致使这样的失信行为在一地已构成严重后果而在异地继续蔓延,甚至在同地这种失信行为也还有生存空间。解决信息不对称,根本的途径是建立内容准确完整的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和查询方便快捷的信用信息服务体系。

  3、以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企业自律,形成社会信用惩戒机制,是创造信用环境的重要手段。信用惩戒机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约束机制。它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靠法治和德治的合力、自律与他律的作用,共同惩戒失信行为,以保障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在政府监管方面,要对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实行分类监管。要加强信用信息记录、信用等级评价等信用监管制度建设,以企业等级静态信息和市场监管动态信息为基础,评价企业信用等级,实行有区别政策的分类监管。在社会监督方面,在信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拓展社会参与信用监督的通道,及时披露失信者的失信行为,让失信者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在企业自律方面,要推动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自主申报信用信息机制和维护企业信用形象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社会信用度。

  4、以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联动,推动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体系,是创造信用环境的当务之急。如果说政府信用是先导、个人信用是基础,那么企业信用就是关键。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体系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也是当务之急。系统建设需用系统工程的思路。在建设上,需要法规保障、制度规范、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更需要统一组织、协调。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制定总体规划,确立信用标准,整合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着大量企业基础信用信息,应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动,共同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和服务系统,实现政府部门互联互通,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并推进区域联网,进而实现全国联网。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征信大数据链的形成与应用探讨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22 09:42:04

2014年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怎么查


网络 2014-05-28 22:31:48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话语权的罪与罚


网络 2013-12-01 11:54: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