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部分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放弃录取,正使高校招生工作陷入某种尴尬。 “放弃录取”早已有之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最近才出现。只不过,原先考生人数太多,高校所能够提供的教育机会非常稀缺,供求严重不
如今,部分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放弃录取,正使高校招生工作陷入某种尴尬。
“放弃录取”早已有之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最近才出现。只不过,原先考生人数太多,高校所能够提供的教育机会非常稀缺,供求严重不匹配,高校没有生源压力,即便有个别考生不去报到,根本无法影响招生大局。当时还有项规定,如果考生被录取后不去报到,将遭受停考一年的处罚。所以,考生即便对学校对专业有万分不满,也不敢不去读。
随着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录取不报到就要被停考一年的习惯性规定,在激烈的生源争夺战中失去了强制力,形同一纸空文。很多高校在争取生源时,自动放弃了对“违规者”的惩罚。高校扩招,使得读大学不再是一件困难事,考生们便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
“三板斧”只是权宜之计
于是,“第二套方案”紧急启动。一是和考生签订协议:高校保证录取,学生保证报到;二是登门拜访,留住考生;三是发出“诚信警告”。三板斧对策的效果其实很有限,签订协议对考生来说,只能是权宜之计。一旦有机会另择高枝,考生最终会毁约。
登门拜访,打的完全是感情牌。高考对前途事业的考虑,总会战胜所谓的“感情”。更何况,花费人力、财力上门做工作,只可能“点”到为止,不可能全面铺开。
还有一些高校印制公函,要发给招生办和考生所在中学,希望以此阻止考生的弃档行为。这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实无胜算把握。
诚信无法“单项突破”
在高考录取方式不作改变的前提下,只责怪考生不守信,恐怕有些不近情理。在违约者不受惩罚的前提下,希望大多数人信守诺言,并不现实。要知道,诚信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单项突破”。
由此想到前些年在美国一所常春藤大学里,某中国学生毕业找工作并与一家公司达成口头协议,去报到前,又有另一家更具诱惑力的公司对其发出邀请,该学生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前一家公司就此事质询校方,并声称此后不再录用该校学生。此事引起轩然大波,其他同学在校内游行,张贴大字报表示对该学生行为的谴责,校方也公开致歉。该学生前去报到的公司得知后也立即取消录用,最终中国学生不得不悻悻回国。
这件事可以看出,诚信绝非单方面就能实现的。必须形成全社会的诚信氛围与习惯。只靠书面协议、家访、公函,就想阻止考生的违约行为,无异于刻舟求剑。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