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7日电 “看到他们信用非常好,我再次和他们签订了合同。”日前,嘉善宏联食品有限公司一下子就和惠民水产专业合作社签下了100吨的生产订单。 随着嘉善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买卖和流
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7日电 “看到他们信用非常好,我再次和他们签订了合同。”日前,嘉善宏联食品有限公司一下子就和惠民水产专业合作社签下了100吨的生产订单。
随着嘉善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买卖和流通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订单农业方面,已经成为我县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前几年,因农产品当年收成、产品质量争议、市场行情变化等因素造成合同订立无约束力,成为一个十足的难题。
“签了订单,农户怕企业不照单收购,企业却怕农户不能按合同履约。”惠民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副主任、惠民水产专业合作社监事张希根说,当时大家都不太相信对方。
“现在很多农产品是卖方市场,非常走俏,特别是到了上市季节,大家都抢着要,就算提前和农户定下了单子,但还是提心吊胆。”农产品经纪人吴先生告诉记者,有时不但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连数量都得不到保证。
为破解这一难题,2006年,县工商部门会同县粮食局,开展了粮食订单农户信用登记评定及“守合同重信用”农户、信用村的评选活动,把订单农户的信用等级分为A、B、C三类,对履约率好的农户发放预购定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当年,评出A级农户175户,实际交售粮食1072吨。全县15500吨订单粮食,订单农户从中获得价外补贴155万元,40户订单大户获得订单粮食定金49.75万元。“信用评定对我们帮助很大。”西塘镇种粮大户沈正明告诉记者,到了农忙时节,有关部门就会把定金及时发放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订单农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有效尝试。”县农经局局长金良根说,“它好比一根杠杆,有力地撬起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信用激励下,2007年虽然遭受了台风和寒潮等自然灾害,农户仍自觉履约,有115户农户被晋升为AA级,全县参与订单农业的企业达到了55家,签约农户1.1万多户,签约金额达到了2亿多元。农业订单种类也由原来的单一粮食覆盖到了水产品、果蔬、畜牧、粮食、花卉等5大类20多个品种,订单合同的履约率从最低时的百分之二十几上升到百分之九十八点五。“对合同双方来说这是一次双赢。”嘉善宏联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建中说,不但保证了企业生产需求,同时还促进了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保障了农民增收。
今年,嘉善县又及时出台了《关于建设订单农业信用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等农业订单主体的信用评定标准,并对嘉善县订单农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了进一步完善。
“销路保证了,我们就将重点放在了提升质量管理上。”张希根介绍说,一方面,他们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另一方面,推广标准化养殖,力争打出惠民水产养殖的品牌。
“实施意见的出台不仅提高了订单履约率,还培育了一批重合同守信用的新农民。”县工商局副局长倪妮告诉记者,该体系的建立为我县形成“订单化组织生产、标准化种植加工、品牌化市场销售”的产业化局面,提供了经验。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