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股市暴跌的罪魁是? 当前应贪婪还是该恐惧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8-07-07 09:53:22

近期以来,有人将“大小非减持”描述成对中国股市威胁最大、似乎无法解救的“堰塞湖”,前不久,股市也因之毫无抵抗连收十条阴线,后来甚至击穿2700点。因为这个原因,市场人士不仅对年内指数下跌空

  近期以来,有人将“大小非减持”描述成对中国股市威胁最大、似乎无法解救的“堰塞湖”,前不久,股市也因之毫无抵抗连收十条阴线,后来甚至击穿2700点。因为这个原因,市场人士不仅对年内指数下跌空间作出了令人恐惧的判断,还对未来3年中国股市走势作出了极端悲观的预测。市场如此悲观,股市如此疲弱,果真应该归罪于“大小非”吗?

  问题是,“大小非现象”全世界都有,并非中国独有;全球的产业资本的成本都低,也非中国独有。美国全流通的股票并非都在实际流通,它们的大部分还是锁在大股东那里,很少有抛售的案例发生。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大小非”呢?

  如果大家不健忘,去年年初泸州老窖大股东二十几元大幅减持了泸州老窖股票,而后来该股票却涨到76.60元;中信证券“小非”们从十多元就开始减持中信证券股票,而中信证券股价却越减持越涨,最后涨到117.89元。那时市场观点如何?是将股价能涨归功于全流通!

  反过来大家也不应该健忘,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沪市跌向1000点,市场人士却恐惧地将底部看到700~600点。那时市场观点如何?恰恰是将当时股价的非理性下跌归罪于股票不能全流通!

  6000多点时,2007年动态市盈率近50倍,机构却将指数看到8000点、10000点;近段时间,指数已经跌去大半之时,市场观点却反而如此悲观。是6000多点风险大还是3000点之下风险大?笔者怀疑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智商。

  当前股市低迷之时,尤其是市场目前更为恐惧的“小非”大量分散结构的个股,其抛压更是十分巨大。是“小非”打压,还是机构自己吓自己?

  事实上,我们是否可以另眼看待这类个股低迷——正好是股权收购的大好时机,股权极为分散的“小非”集结个股,不正好为市场化的购并带来好机会?我们是否还可以看到这类个股的“大小非减持”常常会给有心的价值投资者带来非常好的投资良机?

  前不久,上证指数2700多点之时,而全流通“小非”比例排前的中国平安,其股价仍基本保持在48元之上,相对于成本仅有几元的“小非”,套现压力似乎可以想象。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3月25日,上证指数3522点之时,中国平安创出的低点就达到48.30元。而上证指数今年从3月25日以来的跌幅却高达22%之上。

  再看7月2日中国平安的逆势跌停,原因也不是“大小非减持”,而是市场对其可能的巨额投资亏损的担忧。因此,决定股价涨跌的最重要因素仍然应该是:一、投资者情绪,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而不应该是“大小非”。

  笔者以为,市场非理性上涨,仍然源于股市参与者的贪婪,非理性下跌的罪魁仍然源于股市参与者的恐惧。当然这个“股市参与者”,既包括社会公众投资者,也包括“大小非”。这个道理早已经被股神巴菲特所总结。

  许多分析师预测,上证指数2700点,沪深300指数股2008年整体动态市盈率约为16倍,与美国道指已经完全接轨,大大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约20多倍市盈率。相对于持续高增长的中国经济,当前A股股价难道还没有被严重低估?

  作为价值投资者,当前我们应该贪婪,还是应该恐惧呢? (荣生)

  链接

  什么是大小非减持

  所谓大小非减持,指的是大小非流通股股东减持。企业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份和非流通股份,由于股改以后,非流通股份可以流通,那原本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东会抛售这些股份来套现,这就是减持。一般持有非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5%以下的称为小非,大于5%称为大非,大非一般是战略投资者,不会轻易抛售,但是小非则不然,只要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一般都会抛出套现,从而导致股价的波动。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