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仇和

来源:百度百科 2008-06-30 17:04:03

仇和简历 仇和,男,汉族,1957年1月生,江苏滨海人,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学士学位,助理研究员职称。 1978.2-1982.1 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1982.1-1

 仇和简历

仇和,男,汉族,1957年1月生,江苏滨海人,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学士学位,助理研究员职称。

1978.2-1982.1 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
1982.1-1984.1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1984.5副处级,其间:1982.7-1983.8下派常熟市碧溪、浒浦公社锻炼);
1984.11-1986.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1985.1-1985.8江苏省委整党办派驻淮阴市委整党联络员,1985.9-1986.1江苏省委党校首期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
1986.4-1990.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副书记兼院团委书记、院工会副主席(1987.7助理研究员,其间:1988.6-1990.8下派江苏省丰县科技副县长);
1990.9-1992.12 江苏省科委计划处副处长、农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1992.12-1996.7 江苏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省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办公室主任、省星火计划办公室主任(其间:1995.4-1995.12参加江苏省首期高级管理人才经济研究班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
1996.7-1996.9 江苏省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
1996.9-1996.12 宿迁市副市长;
1996.12-2000.12 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
2000.12-2001.1 宿迁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1.1-2001.2 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1.2-2001.8 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1.8-2002.1 宿迁市委书记;
2002.1-2006.1 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2005.6-2005.9参加中国第四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
2006.1-2006.4 江苏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4-2007.12 江苏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07.12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争议书记

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可能是中国当代名气最响的市委书记。他在主政宿迁时的一系列超常规的激进改革使他被誉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
仇和9年来从沭阳县委书记升任到宿迁市市长、市委书记,一直以激进的手段推进当地改革。他的“个性化”施政方式以及对某些体制局限的大胆挑战,引发巨大争议
1998年,宿迁市下属的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结果引起集体罢课,此事被央视《焦点访谈》披露;
1999年,又是沭阳县,将犯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予以亮相、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忏悔”,此事被《南方周末》曝光;
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政府催生了上千“官商”,这同样引起媒体集中轰炸。
2003年,宿迁强行推进教改医改,变卖幼儿园和医院,引起激烈争议。从7月12日至10月2日,短短一个半月时间,被很多官员视为“政治杀伤力极大”的《焦点访谈》,三次聚焦宿迁。江苏一位官员评价,如此高频率关注一个地区,实属罕见,实非寻常。而所有这些引起争议的事件,背后都站着同一个人——仇和。


仇和身世

  仇和出生在江苏盐城滨海县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原本有8个孩子,因为穷,死了两个。在他5岁的时候,亲眼看着自己的一个弟弟因为没钱治病死掉了,而自己能上学也是牺牲了三个姐姐的上学机会才换来的。1993年他的家是全村最后一个从草房改为瓦房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娃,他了解农村的一切,也想改变这一切。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仇和像所有那个年代向往知识的青年一样,一头向知识的海洋扎去。为了实现改变农村面貌的愿望,他报考了江苏农学院,学习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省农科院工作,3年后就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1986年,仇和被下派到徐州丰县挂职锻炼两年半,静心研究农村问题。


仇和速度

他可以用半年的时间把原来民居密集的地方变成八横八纵的步行街区;可以在三天以内办妥一个庞大的投资项目;甚至可以在两周之内将一个原本垃圾成堆的县城变得干净整洁。
到2000年底,沭阳共启动民间资金15亿元,新建小城镇楼房356万平方米,是1996年底总数的38倍。新增城镇人口26.5万,人口城镇化率从7.5%上升到22.1%;也是到2000年底,沭阳城区新辟街道39条,新铺水泥路62万平方米,新建楼房198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08万平方米———一座全新的县城出现在沭阳百姓面前。
仇和的改革为他招来了更多的“骂名”。虽然是“骂名”,但仇和似乎并不在意,因为实际上,这些“骂名”主要来自那些经受不起他激烈改革的地方官员,而不是老百姓。在经济改革方面,仇和给我们的印象是个极端坚定的市场经济和市场主体的实践者。


昆明新政
 

 仇和是中国官场的另类标签,其标签效应,也随他升迁一次次放大。2月14日,已是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的仇和在讲话中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开亮相,作出承诺,并将姓名和联系方式一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两天后,昆明媒体纷纷用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这份公开的昆明官员通讯录很快销售一空,仇和新政的气象开始在春城流布。
  旧式的官民视野之中,仇和之于昆明,必同清官之于百姓,厉令亲民的举动,也颇有如沐春风之幸。官威何其大,见官何其难,仇书记要让官员们站到台前,于是就有了公开的官员通讯录,就有了脱销的报纸。仇和甫一出手,刷新的便是整座城市的官民记忆,但毕竟也只是公布了官员电话而已。深谙现实艰困的媒体和民众,难道真掂不出几个电话号码于今日破局的分量和意义?什么样的价值坐标和政治语境里,这竟会成为一座城市的幸事和一个社会的话题?
仇和调任昆明时间尚短,藉此一举而声名愈盛。他理应得到掌声。并不是所有的政绩和作秀,都是可鄙的官场垃圾,那些体现选民意志的政绩和作秀,显然就可以被允许甚至受鼓励。即使只是偶尔合意的小概率事件,仇和新政的意义也相当积极。它表明,更大的权力,如何可能成就更大的机会,即使官场有千人诺诺的存在,一士谔谔的价值,仍是难能可贵。英雄主义的官员个人,如何找寻历史的机会,获得进取的合力,仇和不过以他一贯的铁腕作风,于暗淡现实中放出生气。这点榜样,勇气和眼光堪称俱佳。
  仇和新政的偏狭和困境当然也显见。在更远的宪政理想中,仇和的价值可能微渺,但在未能彻底改变权力的一言堂之前,进步的一言堂也应该承认有其价值,在未能根本改变官本位之前,进取的官本位也应有其积极意义。仇和新政,未有脱出长官意志推动的旧有路数,但其不止步于平庸,努力掘出新路的胆识和作为,尤为重要的是,在某些历史方向上的与民同路,都是仇和于当前政治的标签意义。
  然而,如果追问,谁制造了仇和和他的“铁腕”,制度的流水线又能否复制得出更多仇和式的新政人物?答案却是飘忽茫然。作为官员的仇和,其行为风格的背后,制度的刚性驱动极其少,个性与经历的本能驱动极其多。昆明市民的幸运,正是建立在与一个人的相遇,而不是与一个官员的相遇之上。仇和新政的光亮,是以更灰蒙的官场现实为大幕而放射。这仅得的光亮,还请他坚持。

   制度创新

   1997年,仇和在沭阳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这一做法引起轰动,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对此作出长篇批示。现在,干部公示制已被写进《干部任免条例》,在全国推广。
在他担任市委书记后,他在宿豫县推行干部"公推竞选",此举同样在全国首开先河,胡锦涛再次批示.这是否是真理发现的轨迹.


      仇和现象

   一、招商引资
仇和曾经给政府官员和教师这些吃财政饭的人,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给予招商引资的人一定奖励,一般不超过引资额的5%。
以下引述沭阳老师
“他曾经扣发职工的工资来修建一些交通设施,凑巧的是我也曾经是一名教师,也多次被镇、县各级机关以各种名义扣除过很多个月的工资,用来修路啊办学啊捐助希望工程等等。那时候我们每个月正常的工资通常只能发给国家规定工资标准的一半(原因是地方财政经费不够),而且常常拖欠一年后才能发放,自己的生存根本就没办法解决,没有办法了只好自己离开教师职业(那几年与我一样离开教职人也较多)”
二、强制拆迁,
以下为同某老师同一篇内的内容
拆迁问题,报纸原文中是这样说的:“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仇和手一挥,拆到沂河堆。”“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 ,“铲车、吊车开路,公检法,加上沭城居委会的干部,一共出动了300多人,居民限时必须搬完,书啊、被子用被单一裹,都被老百姓甩到门外,当时天下着雨,租板车的价格都涨到了40元一车。”我不知道被拆迁的人是否得到了足额的补偿。无独有偶,前些年听说一件征地与拆迁的事情,某乡镇为了修建公路,拆除了路边一家农户的房屋也征用了他的耕地,但是因为补偿无法到位,导致这家农户几乎是无家可归无地可种无饭可吃,甚至是告状无门。我不知道如果这个家就是仇和的家,他会做如何感想?对于修路,这家农户也和其他人一样都非常赞同。现在很多地方都爱搞什么“投票决定”,比如修路之类,肯定会有多数人会表示同意。这种做法乍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是我们不能为了使大多数人得到好处而牺牲某一个体的合法权益,让其蒙受极大的损失甚至面临绝境,也就是多数人虐待甚至损害少数人。拆迁无可厚非,但必须依法,并应加强对受损害者或弱势者予以相应的保护,缺少了对具体的每一个个体的权利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又将从何而来?
三、婊子当家,一卖了事
超常规的、激烈的改革。他改革的方向就是一卖到底,从一开的出售国有单位的门面房,到所有国企改制:“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卖为主,再到拍卖乡镇卫生院、医院,再到出售学校。”他改革的目的是使这个全省最贫困的县,摆脱贫困状态。他改革的手段是激进的。
四、其他高压政策,如不尊重人权
如小偷小摸,调戏妇女的,赌钱的,打麻将的,一些民事治安案件,一律电视台上暴光,这些人含羞含检讨书,然后交电视暴光费。
在任宿迁市下属的沭阳县委书记期间,仇和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引发集体罢课;仇和指示沭阳有关部门将小偷小摸者在电视上亮相、念检讨书;
宿迁警方抓治安,采取给派出所下指标的方式;为整顿会议纪律,仇和不仅对迟到者罚款,还让其站在门外听讲;仇和推行小城镇建设,要求各乡镇沿街的房屋一律改建为二层楼房并贴白瓷砖,还规定房屋的用途;沭阳县财政赤字过亿元,仇和却以强行划扣干部教师工资和强令农民出工的方式筹资修路,一些干部工资连续数年被扣,项目包括招商引资、修路架桥、路灯绿化等9项……他的这些措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很大的阻力。
仇和只重视改革的结果不考虑过程,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决定就应当执行。他认为如果给老百姓(刁民)讲道理,讲不通,等到老百姓接受了政策建议,机会已经错过了。
仇和在做行政决策的过程中没有启动公民参与协商系统,就是他认为对的,就利用职权强制实施。

现在来到昆明了,搞的仍然是在沭阳那一套,看来应该是国家默许了他的做法。没有引起像上次的波动。

  仇和来昆明之后

  首先一点,他来昆明之后。昆明的软环境确实改善了很多,很多东西也得到了昆明百姓的认可。昆明的风气也改善了很多,这是事实。发展才是硬道理,昆明这样一个落后的城市太需要一个有着先进思想的人的帮助了,仇和的到来确实让昆明人看到了希望。
我觉得仇和书记是一个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人。我很欣赏他那句“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话。确实昆明的城市建设离不开创新的意识。尽管仇书记在过去的做法很受争议,但也体现了仇和书记的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的施政风格。只有不断尝试才知道哪条路走得通哪条路走不通,否则只会打转,最后什么也做不成。就像仇书记讲的“想到不一定能做到,但想不到就一定做不到”。
解放思想不仅仅是体现在政府解放思想,而应该全民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建设,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一句空话。仇书记的解放思想为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相信在未来的五年之内,昆明的软硬环境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昆明人看好仇和书记。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