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之前希望升得慢一点,做了之后希望升得快一点。”来自浙江一家外贸企业财务总监如此描述该公司开展远期结汇业务的经历。《第一财经日报》近日走访了一些江浙企业,发现企业对于金融衍生产品避险的态度截然不同。 汇改
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已经超过18%,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要通过银行的金融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目前远期结售汇是为数不多的几种选择之一。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企业可以通过做远期结汇来锁定未来收汇的汇率风险,其核心在于贴水的幅度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实际速度。
不确定性之忧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之所以不愿问津金融产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了解程度不够,或者对汇率变动的认识不够。“升值快的时候急得不得了,升值慢的时候不说话了。”一家大型银行浙江某支行副行长告诉记者。
不过,也有企业认为银行报价不理想,宁可另辟蹊径减少汇兑损失,也不选择远期结汇。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目前各银行远期结售汇报价太高,未来汇率走势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不确定性又加剧,所以公司并没有操作远期结售汇等大规模避险手段,只是将目前收到的全部外汇全部结汇,待进口需付汇时再购汇。
该企业还操作了少量银行理财产品,但其相关负责人也认为,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造船合同的汇兑敞口问题。
同样是造船企业,位于南京的苏美达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则选择操作一部分远期结汇,该公司总经理田鸣说:“这个东西确实对我们是一种煎熬,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就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做1/3,不会赚到哪里,也不会亏到哪里。”
据了解,有的银行已经推出了超远期结售汇业务,但由于时间越长,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越大,加上银行外汇头寸有限,真正问津的企业还不多。“这个开展得并不普遍,也是刚刚开始。这个(业务)有比没有强,但是真正摆在你面前的时候,非常难决定。”田鸣表示。
受益者说
不过,记者了解到有一些企业从这种不确定性的“煎熬”中尝到了“甜头”。
上述支行副行长向记者讲述了浙江一家外资企业操作远期结汇的过程,该企业对汇率风险极为关注,每周都要召开研讨会,花很多精力研究人民币汇率走势,同当地多家银行接触并听取报价之后,选择了其中一家银行做了一笔3年期的远期结汇,当时锁定的价格是1美元兑7.3元人民币,合约到期时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至6.9附近,该企业从中赚取了大约4000个基点的收益。
这笔避险收益相当于该企业年利润的6%,该企业因此对下游采购商让利2个百分点,由于价格优惠,更多采购订单投向了这家企业。
另一家浙江的进出口公司,从事服装、箱包、化工品等传统贸易活动,该公司财务总监多年前开始就持续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化,每天花几个小时关注市场,即使出差在外,也不忘打电话给银行了解当日的人民币中间价。该财务总监告诉记者,该公司去年通过远期结汇赚得的利润甚至超过了公司从事传统贸易业务获得的利润。
“一日三看”
上述支行副行长告诉记者,如果企业愿意培养金融人才,一个懂得外汇市场的财务人员创造的价值甚至比业务部还要多。企业一年花10万元钱雇一个“懂行”的人,也许就能为企业创造出极为可观的利润。
随着汇改的深入,企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紧迫。“作为中国企业我们最怕的是波动和不确定性,因为我们金融方面的人才比较少。”连云港(5.84,0.00,0.00%,吧)一家电子材料生产企业的副总经理说,所以该企业经常同当地的外汇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沟通,听取其对汇率形势的判断,再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手段。“总的来讲汇率的变化,就是要求企业应该去学习金融知识。”该副总经理说。
在上述支行副行长看来,企业对于汇率的“感觉”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他给企业的建议是每天“三看”人民币汇率走势:早上开盘看一次、中午看一次、晚上收盘看一次。不仅要关注即期市场汇率走势,还要关注远期市场;不仅要关注境内市场人民币远期价格,还要关注境外NDF 市场人民币价格,并且认真作记录,慢慢地才会对汇率走势建立起“感觉”。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