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价格体制改革走向何方

来源:金融时报 2008-06-21 09:00:0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很显然,在全球石油价格高涨的今天,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是个遏制石油消费、减少能耗的积极信号。   在跨越了改革开放的30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很显然,在全球石油价格高涨的今天,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是个遏制石油消费、减少能耗的积极信号。

  在跨越了改革开放的30个年头之后,中国固有的低成本经济发展机制已经出现了“脱轨”,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之下,要素价格改革就是这场转型的前提。

  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背景下,国内油价价格倒挂严重。国内成品油价格低廉,刺激了消费。石油企业无利可图,抑制了供给。结果是“油库有油,市场缺油”。随着国际油价一再突破历史高点,补贴成为一个痛苦的政策承诺。日前,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每桶收于136.74美元。截至目前,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累计上涨43%。在过去的15个月里,石油价格翻了一番;在过去7年里,油价已经涨了6倍。

  当下,中国内地的成品油零售价格仅为国际基准价的50%左右。油价补贴间接鼓励了消费,造成了内地石油现货市场的短缺。国际油价上升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府补贴成本与石油公司的运营成本。据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发表的报告,中国去年政府隐性补贴(包括通过国家预算的财政补贴与国有石油公司损失额)总计可达270亿美元,占当年GDP(国民生产总值)0.8%;今年,若按原油价格继续保持在每桶130美元,国内成品油价格保持目前水平不变计算,总补贴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占今年预计GDP的2.2%。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国内石油市场问题的“死结”在于价格机制。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则受到抑制,根本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的原油进口总量已达1.63亿吨,同比增长达12.3%,原油进口依存度达47%,逼近50%的警戒线。2008年全年中国直接和间接进口石油总量将达到4亿吨,按前4个月的平均价来计算,将支付共计3230亿美元。仅由于石油涨价,中国就要多付出1272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GDP增量部分的3成还多。

  进口涨价,售价却被按住,国内外汽油柴油价差日益扩大,我国汽油出厂价与国际市场价差达到每吨3900元,柴油近6000元,创历史新高。

  经济学家指出,目前政府对成品油进行严格的价格管制,希望以此来减缓通货膨胀上涨的压力。但是,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导致了油品市场的价格严重扭曲。

  央行金融研究所日前发表的研究报告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认为,在成品油价格和电价管制的背景下,为确保成品油和电力供应,需要增加对相关行业的补贴或减税。但从中长期看,单纯靠财税政策只能解决两大集团的金融问题而不能解决油品流通领域的问题。补贴政策既会形成财政沉重负担,又不利于发挥价格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调节作用,因此应不失时机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

  的确,油价补贴相当于以粗放经营和资源消耗为代价,提高国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生产廉价的商品,其实是在补贴国外消费者,提高国外福利水平。从货币层面来看,油价补贴越多,只会使得这种贸易方式产生出更多顺差,并回流国内,加重国内流动性过剩,加大通货膨胀压力。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总量扩大,由此导致资源的粗放、低效使用和巨大资源浪费,使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劲。

  国务委员马凯表示,我国资源型产品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成本。这种低价能源消费现状既不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理顺要素价格机制、逐步解除价格管制,才会迫使那些严重消耗资源的企业关门停产或转型,迫使企业节能减耗,迫使企业节约要素的使用,迫使企业自主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来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

  从这一层面上讲,理顺要素价格机制、逐步解除价格管制,对减缓各地投资高耗能,高耗自然资源的产业发展冲动,解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不平衡的矛盾,以及更好地节约自然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发展的空间都有着极其深远的积极意义。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