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地产已经以郑州为圆心,在半径300公里的范围内画了个圆。我们计划在4到5年后,把半径扩大到350公里,这样河南周边省份的城市将被纳入建业地产发展战略范畴;8到10年后,半径再扩大到400公里,根据自己的运营能力逐步发展
据了解,虽然建业地产在上市之后遭遇股价走低的尴尬,但胡葆森仍对后市信心十足。“建业地产将用2-3年的时间达到香港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目前,建业地产在河南拥有45个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80万平方米。
“抉千金之货者,不计钵两之争”
《21世纪》:目前房地产市场观望的情绪这么浓,与去年SOHO中国、远洋地产的上市环境已今非昔比,为何还要逆市而上?
胡葆森: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一个企业的上市计划一般都是在若干年前就制定好了的,建业地产2006年10月引进战略投资者凯德置地时也有相关约定,即2008年要实现上市,既然有约定,就不可能因为“刮风下雨”就取消“约会”。
《21世纪》:13.75亿的融资规模与最早80亿港元的融资计划相差甚远,就是与路演出门前的3亿-4亿美元融资规模相比也缩水不少,对此,你如何想?
胡葆森:对于“缩水”的说法,我想澄清一点的是,去年12月启动上市计划之初,有媒体报道说建业地产将发行40亿股,每股2港元,共融资80亿港元,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招股说明书里明确了我们的总股本是40亿股,但只发行20亿股,所以,融资80亿元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不过,当时摩根士丹利对建业地产的估值约为80亿-90亿,预计上市之后的市值将达到90亿-110亿之间。
实际上,我们的想法是形势好时,融得3亿-4亿美元,如果形势不好,2亿-3亿美元,并把总股本降至20亿股,发行5亿股。所以,我们最终的融资规模与此前融资计划的真实差距也就是1亿多美元或者说10亿人民币。
当然,逆市而上并不是说这1亿多美元不是钱,上市这是建业地产的一个长远计划。我算过一笔经济账,房地产的这轮调整将持续1-2年,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就一定会好吗?不见得,形势好了,但买地、兼并项目的成本也水涨船高,现在即使形势不是很好,但如果早一点拿到这些钱的话,建业地产可以马上进行投资,相应的成本也会低,长远看,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为了等一个好的上市时机而改变企业整体战略是不可取的。我的观点是抉千金之货者,不计钵两之争。我做的是长远生意,就不会在意一时得失。
“上市是一次全面体检”
《21世纪》:谈到得失,你的“失”显而易见,融资额少了,那么“得”呢?
胡葆森:长达一年的上市准备过程其实是对16年建业地产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体检”非常细致,涵盖了企业战略、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且建业地产成功的通过了这个“体检”,上市就像拿到了“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21世纪》:这种“收获”体现在路演过程是怎样的?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