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昨日暴涨,今日暴跌,A股行情犹如过山车,让人看不懂。从最高点6124点开始,每一次抄底都是买套,因此,每一次利好上涨也就是“越狱”解套。 迷失之后越狱or反恐24小时 相信很多炒股的朋友都看过或知道本文
导读:昨日暴涨,今日暴跌,A股行情犹如过山车,让人看不懂。从最高点6124点开始,每一次抄底都是买套,因此,每一次利好上涨也就是“越狱”解套。
迷失之后越狱or反恐24小时
相信很多炒股的朋友都看过或知道本文标题的三部紧张刺激、悬念四伏的电视剧了。这里仅借用剧名和剧中的某些情节描述当下市场的心态。
前日我主持广州电视经济频道和东方证券联合举办的“谈股论金报告会”,我问现场观众:假如市场出现反弹,大家选择坚守、加仓,还是离场走人?全场几百人齐声:“走!”——典型的“越狱”心态。
市场里大部分投资者都曾“迷失”过。把鼠标拖回3月中旬以前的大盘K线图思索一下。“迷失”的人们都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这是市场各方——技术图形、管理层都认可的区间。4000点下方绝对是空头陷阱!于是凭2007年一息尚存的牛气,在4300点附近买入买入再买入,满仓满仓再满仓。——做完这一波就撤退。反正4000点破了,会逼管理层出手“救市”。结果抄底抄在半山腰,镜头一拉开,山谷远远在下方!
市场的方向,总是违背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年青的市场。人们一边骂街骂娘,一边又想分一小杯。今天又演绎出怨声载道、熊气逼人的局面了。
假如说“4·24”的跳空缺口——网民称之为“中国散户节”,为市场打完最后一针强心剂,为投资者带来一丝希望,那“6·10”跳空缺口则是彻底粉碎梦想的残酷一击!
正视现实,放弃幻想。学习“越狱”这是当下市场的主流心态。6月飞水,十阴真经!A股市场已处于疯熊状态。“狱中人”以往纠缠于技术面的数波浪、基本面的“大小非”减持、大盘股的再融资、新股扩容以及制度缺陷等。今天人们更关注宏观经济和通胀预期的高度不确定性!更关注国际原油、粮食价格,世界经济。热钱涌入。更关注今年不寻常的全球性的天灾人祸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就短期观察,反恐“24小时”,以4小时一个交易日计,也许6个交易日后,等待中国建筑这个今年最大的IPO推出,希望市场能明朗一些。
只是我们是“越狱”还是“买套”呢?(新快报 陈丹虹)(作者系广东电视台“谈股论金”栏目主持人)
稳定市场预期是当务之急
在中国经济面临10年来最为纷纭复杂局面的关键时刻,相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若能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稳定市场预期,进而拿出全局性的前瞻经济对策,不仅是求解通胀、股市以及汇率等棘手问题的关键之举,亦成为衡量决策管理层能否娴熟驾驭大国经济的一根标尺。
化解市场风险
关键在于稳定市场预期
从经济的短期风险来看,亟需密切关注三大风险的升高对经济的破坏性冲击:即,反通胀或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股市暴跌诱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以及汇率博弈失误牺牲货币主权的风险。如若一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根本性的问题,则化解短期风险的关键在于稳定市场预期。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的危险性与魅力之处在于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风险波动的不确定性更大。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金融风险的累积乃至触发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是“加总效应”的反映。“加总效应”即是经济中单个行为人理性决策的加总产生次优社会效果的现象。例如,当厂商和居民对银行、货币或国家失去信心时,必然会出现挤兑或抽走资本的现象。尽管对存款者或投资者而言,其行为是理性的,但集体行动的“加总”却会产生令管理层恐慌的货币或金融危机。从11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今天的越南金融市场的恐慌性崩溃,足见,信心是维系金融市场运行的无形基础,一旦非理性预期积累到使人们丧失参与金融游戏的信心,则市场崩溃和危机蔓延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进而摧毁一国辛辛苦苦取得的经济成果。
尊重市场规律
才能稳定市场预期
如何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稳定市场预期与信心?从现代经济学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政府的成熟监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基础性的工作则是政府应该建立健全金融体系以及配套的制度环境。政府切不可过多地运用相机决策,否则,尽管可以收到表面的调控效果,但潜在的负效应很大,还会损害政府的政策声誉,进而助长市场的投机情绪。
遗憾的是,中国迄今为止的宏观调控依然有较多的相机色彩。股市监管即是一例。当前股市低迷的根因之一是市场信心问题,在宏观经济没有出现根本性问题的情况下,股市不应非理性下跌,中短期来看,上证指数完全有可能保持在3500点至5000点。股市之所以近乎失控,问题仍然在于政策市。其实,政府作为守夜人,其监管政策的出发点理应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培育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而不是逆市场预期的调控行为。但是管理层去年突然提高印花税的行为,已经被证明为是一种无固定规则的政策选择,实际上是损害了市场预期。而决策层前一阶段做出降低印花税的决定,原本希望解决市场信心不足和股票过度供给的问题,其结果反而被市场操纵者利用。
现代经济学一再证明,政府政策相较市场变化是滞后的,任何政策制定都要经过决策程序,而政策形成过程往往又离不开利益集团讨价还价,交易成本很大。如若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会使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将很大精力花在琢磨政策的变动上,而非考量市场的基本面。而就中国的股市生态来说,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政策的执行,甚至可以预先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投资并获利。而对于毫无话语权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只能亦步亦趋,任由宰割。其结果必然导致投资者的预期随政策变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监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际上恰恰是政府政策失灵的体现。不幸的是,当下市场参与者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已经把大部分希望寄托在政府政策的变动上,而忽略市场基本要素的变动,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的政策市的发展逻辑,其结果必然导致与价值投资策略背道而驰。
我们冀望,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务必维护自己的声誉,尽力消除政策变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降低投机行为的几率,避免市场的异常波动,在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同时,拿出全局性的前瞻经济对策。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稳定市场预期,展现高水准的经济驾驭能力。(证券时报 章玉贵)(上海外国语大学)
股价接轨后AH联动将步入新阶段
昨日A股和H股市场均出现大幅反弹,上证综指、国企指数涨幅分别达到5.24%和2.08%。但从6月份以来两地市场的整体走势来看,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股指的运行方向上,AH股联动较为明显,但H股跌幅远低于A股,由此导致AH股价差迅速收窄,甚至有多只股票出现了持续的比价倒挂现象。
从目前52只A+H股比价变动及结构情况来看,差价的收窄是全面性的,而股价接轨则体现出结构性特征。那么,在AH股价结构性接轨时代,二者的联动也将进入新阶段。
差价不断收窄
2007年以来,随着港股内地化风潮的涌现,AH股联动效应显著增强,但AH价差也随着A股的相对强势而不断拉大。然而,今年以来A股与H股的比价关系以及两地的联动效应却发生了很大变化,AH股价格出现了两个阶段的加速接轨过程。
首先,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香港H股市场在欧美股市的带动下,走出了一波强势反弹行情。内地A股市场则连创新低,A、H股价差迅速收窄,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
其次,6月份以来,A股与H股市场均出现了调整,但A股跌幅远高于H股。据统计,自6月3日本轮调整以来至6月17日,国企指数累计跌幅为10.4%,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高达19.2%,由此也导致了AH股价进一步接轨,甚至出现了多只股份比价倒挂。虽然经历了6月18日的反弹行情,但接轨的趋势和倒挂的现象并未因此而得到根本性改变。
统计显示,H/A比价平均值已由2008年1月的0.448低点上升至截至6月17日的0.67,昨日虽然有所回落,但也达到0.64,该数值已升至近一年半以来高点。截至昨日,仍有海螺水泥、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平安、交通银行5只股票AH股价倒挂,即同以人民币计算的H股价格高于相应A股价格;另有中国人寿、中海发展、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皖通高速5只股票AH股价之比在1-1.1之间;多达37只个股比价在2以内。而且,上述比价未考虑港元相对于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因素,因为我们在计算AH股比价时所采用的H股价格需要将港元转换成人民币,所以若假设这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不变,那么将有更多比价倒挂的现象出现,而AH整体差价也会进一步收窄。
综合来看,AH价差的迅速收窄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在经济增长以及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有放缓趋势的情况下,A股市场的估值标准整体下移,从而造成了A股市场大幅回落;第二,H股市场经过自去年11月初高点至今年3月中下旬低点的大幅度回落后,整体估值水平无论是在香港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都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无论在3-4月份的反弹行情还是在6月份以来的调整行情中,表现均明显强于A股。
股价结构性接轨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H/A比价均值整体的变动趋势是不断走高,但在A股市场2006年和2007年两年牛市期间,A股出现的非理性上涨令该数值出现了为期两年的调整。也就是说,在这期间,AH差价在逐步拉大。而今年1月以来的H/A比价均值的迅速回升,也可以看作对于前期大幅滑落的一个有力修正,体现为AH股价以及两地市场估值水平的逐渐接轨,这显然更加符合长期趋势。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前几年,由于市场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海外机构投资者评估H股公司的价值时,往往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和资本成本水平,从而导致H股价值的长期低估。但随着内地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这种估值上的“折扣”也逐渐减低,H股的估值水平不断提升,与香港本地股的估值差距也迅速缩小。
第二,H股股东与A股股东对于公司基本面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此前H股较A股大幅折价的因素,但这个因素也随着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而弱化。
第三,随着内地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海外资金通过QFII的形式投资于A股市场,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包括QDII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于香港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两地市场的投资理念和估值体系必将逐渐接近,具体体现为AH股价格的接轨。
因此,AH股价今年以来表现出的接轨特征有其必然性,但这种接轨并不是全面性的,而是结构性的。研究表明,目前的AH股差价与公司业绩和股本大小成显著负相关,而目前的比价结构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一些大盘蓝筹股的AH股股价和估值已经完全接轨,而差价较高的多为小盘绩差股。
联动将进入新阶段
从长期来看,随着A股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增强以及内地与香港两地市场的不断融合,AH股价从结构性接轨转为全面性接轨将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AH股价的联动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或者说将以新的方式体现联动的特征。
首先,对于目前已经接轨的一些大盘蓝筹股来说,两地股价无论在走势方向上还是变动幅度上,或将更为同频。
其次,对于目前两地差价较大的小盘绩差股来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A股走势将跑输H股走势,从而令AH股价格趋于接轨。
再来看中短期市场。在目前AH股价实现接轨后,海外市场为应对通胀而进行升息的压力或将由H股市场传递至A股。今年3月中旬以来,港元汇率持续走软,港元拆息逐步攀升,近两周更是在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下出现了加速上扬的态势。种种迹象表明,国际热钱正在撤离香港市场,若这种趋势持续,香港各银行或先于美国升息。香港银行升息必将对港股大市形成压力,H股市场难免会受到拖累,并由此传递至A股市场。因此,对于A股后市而言,在AH股价接轨的大趋势下,所面临的压力将不仅来自A股市场内部。(中国证券报 董凤斌)
机会就在超跌股中
由于前期股指出现了历史少有的下跌,促使蓝筹板块中的“石化双雄”、有色、金融等表现强势,对股指形成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周三市场的涨跌家数之比显示多方力量有所加强,成交量也出现同比放大,表明市场的承接力度开始增大,预示近日两市很可能会出现技术回抽反弹走势。
对于近期走势笔者认为,尽管市场面临信心的极度缺失,但市场的投资价值已经凸显,非理性杀跌形成的极度超跌促成了周三大盘近5%的大幅反弹就是一个佐证。另外,三一重工(600031行情,股吧)的郑重承诺,也将减缓市场对抛售压力的恐惧,使市场的投资底气有所回升。但由于昨日技术回抽时间过快,必然会导致后市出现一定的分化,在目前恐慌局面尚难打破的情况下,市场机会可能主要集中在超跌低价股身上,后期大盘经过快速恢复性上涨后将进入震荡筑底阶段,投资者不宜在股指的波动中追涨杀跌。
而从技术上分析,在跌市中选股必须要注意“质”,而银行板块目前动态市盈率仅有11倍,是处于整个A股市场的估值低洼,再加上后续的成长性较为明确,因此银行板块的中线投资价值已重新显现。同样,地产股也处于目前整体估值水平之下,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所以在市场调整后新的价格构架内,基本封住了大盘进一步大跌的空间,所以市场存在反弹的动力。另外,从历史的周线系统预测统计可以看出,2008年4月3日那周,25周均线与37周均线死叉,该周是大盘阶段性见底反弹的一周;2008年4月25日那周,25周均线与50周均线死叉,该周大盘阶段性见短线底反弹了两周;2008年5月16日那周,25周均线与62周均线死叉,该周大盘相对高位短线反弹收出一周小阳;2008年6月10日那周,25周均线与75周均线死叉,同时,2008年6月10日那周,37周均线与50周均线死叉,形成三组均线在不同空间交叉同步共振现象,这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技术现象,也可以看出目前市场的反弹可进一步延续,有望在众多蓝筹股的估值相对合理情况下,迎来个股超跌后的投资机会。故而,在市场急跌之后,往往隐含着较大的转机,而急跌过程其实也就是市场释放风险的过程。因此,笔者建议投资者近期不必因大盘持续大跌而丧失操作的信心,6月份的机会可能就集中在超跌后的这一阶段上。可以逐步“轻大盘,重个股”,博取个股超跌后带来的技术性交易机会。(上海证券报 康洪涛)(国元证券)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