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发现,凡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市场经济就发达,整个世界概莫能外。那么,为什么市场经济与民营经济、或曰民营企业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呢? 首先,市场经济要求产权必须明确,而且是明确到人格化的程度,明确到与所有者的命运休戚相关的程度
首先,市场经济要求产权必须明确,而且是明确到人格化的程度,明确到与所有者的命运休戚相关的程度。只有这样,才会有人对企业的商品、对企业的命运负起切实的责任,才会产生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经营的企业家。这是一个微观主体健全的问题,有了健全的微观主体,才会有健全的市场经济的功能。
从逻辑上讲,市场经济所以需要明确产权,是因为市场经济是以交易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在原始公社或者计划经济下的公有制内部是谈不上交易的。商品交易的过程,就是能否得到社会承认的过程,这个过程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马克思说,商品交换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如果跳不过去,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于是有了因为商品得不到社会承认的破产跳楼的资本家。而在公有的企业,企业再破产,其负责人也不会跳楼,因为破的是国家的产、而不是个人的产,他个人可能因此发财。所有权制约着人们的经济行为,有什么样的所有权,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行为,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有市场经济所期望的行为。
从亚当·斯密开始的西方经济学,始终一贯地认为市场经济应当是私有产权,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才谈得上经济自由,自由地选择投资方向,并且对自己的自由选择负责,因为拥有财产权而在事实上能够负得起责任。他们不会把投资的权利交给大言不惭的国会议员(亚当·斯密语),国会议员既缺少相关投资的知识和信息,又缺少由于投资失败而带来的切肤之痛。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真谛。
我们已经回答了民营经济所以与市场经济相融的最根本的原因,即民营经济天生产权明确,并且这种产权与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
民营经济之所以与市场经济天然合拍,还在于民营企业的追求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天然合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必须以盈利为目的,以盈利为目的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任何商品或服务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托者,只有社会需要某企业的商品,某企业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据此,能够盈利是社会对企业的肯定和回报,在守法经营的情况下,盈利愈多,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比尔·盖茨的企业之所以流动发展快,是因为它对社会贡献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得到发展,社会也得到发展。
民营企业必须盈利,民营企业不像国有企业那样有国家父爱主义的保护,国有企业的约束是软的,民营企业的约束是硬的,约束软的国有企业不盈利也能活下去(这种活下去使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丧失了效益),约束硬的民营企业不盈利就活不下去(这种活不下去的刺激使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
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要不要履行社会责任呢?回答是肯定的。把企业做好,能够安排就业,能够照章纳税,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企业的其他社会责任都是由此而引申的。如果企业垮了,就失去了履行社会责任的载体。
我们并不否认在一个国民体系中,由于明显的外部性、由于需要提供公共产品、由于国防和尖端技术等原因,可以而且必须有不盈利的企业,但总体上企业应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企业天生符合这一要求。
市场经济之所以天然与民营企业相融,还因为民营企业对市场信号反应最为敏感。在市场经济下,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处于主导地位,此即亚当·斯密所谓“看不见的手”。但这需要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能够对市场的价格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在市场经济下,价格信号传达着商业信息,反映着资源的稀缺状况,指引着资源的流向。然而,仅有价格信号是不够的,还需要微观主体的灵敏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健全的市场经济机制。现在看来,民营企业对市场信号的反应最为敏感。民营企业的反应之所以最为敏感,是产权明确和约束硬化使然。在产权明确和约束硬化的前提下,必须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在劳动力昂贵时就使用机器,在机器昂贵时就用劳动力。即如果某项资源稀缺了,价格高了,他们就要么节约使用,要么寻找其他的替代物,以保证在投资最小的情况下产出最大,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是结构调整和提升的过程。与民营企业形成对照的是约束软化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则对市场价格信号乃至国家宏观调控信号缺乏灵敏反应,继之是市场经济失灵。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下仅仅获得平均利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优秀的企业要努力获得超额利润,这就必须不断地创新。于是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首先是一项创新促成了产业或新技术的兴起,然后是其他企业纷纷跟上,随之利润被平均化,这个过程似乎周而复始,但却是螺旋式上升。
作为最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民营企业天生有创新的冲动。当代发达国家的很多重大创新都来自于企业,而他们的企业基本上是民营企业。他们创新的项目来自于市场,资金和人才也来自于市场,不存在发明创造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当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基于自己的实力和实际情况,创新的层次可能并不算高,但不能说他们没有创新的冲动。他们创新的冲动既来自于追求利润的内在动机,也来自于你死我活竞争的外部压力。
我们可以把创新分作两个层次:一个是原创性的,这是里程碑式的;另一个层次是在原创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功能转化和组合,是与区域市场的结合,这是对原创性技术的充分发挥和利用。由于人才和经济力量的限制,中国民营企业更多是在我们所讲的另一个层面的创新,在台州和温州这种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家们通过从“借塘养鱼”到“筑塘养鱼”式的创新,创造了不少民族品牌。
最后,民营企业在诸如企业规模等问题上都会作出十分理性的反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规模永远服从于利润,规模虽然不大,但却能够不断滚动发展,不断挣钱的企业就是好企业;规模虽大,但却总是亏损的企业绝对不是好企业。民营企业一般情况下不会好大喜功、盲目扩张。
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天然协调,历史让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历史同样期望我们善待民营经济。在当代中国,只要放开,只要让民营经济平等竞争,中国经济就会有长足的发展。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