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今后贷款也许会变得容易了。 企业贷款中的重要一环——担保行业即将面临重新整合。去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曾对北京、内蒙古、广东、吉林、山西、浙江和江苏七个省市进行了担保行业的信用评
中小企业今后贷款也许会变得容易了。
企业贷款中的重要一环——担保行业即将面临重新整合。去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曾对北京、内蒙古、广东、吉林、山西、浙江和江苏七个省市进行了担保行业的信用评级。评级工作于日前结束,结果显示担保行业整体情况不是很理想。
据业内人士透露,针对这种情况,发改委有可能会将担保评级工作推向全国,并根据评级结果对担保行业进行整合,“担保行业大洗牌将不可避免。”
北京某担保公司人士认为,对担保行业的整合早就该开始了。整合后的担保行业应该朝着做大做强做规范的方向发展,这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今后的融资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国有3000多家担保公司,分为政府出资和民营两类,但无论哪一类在对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都相当有限。必须整合
中小企业对信用担保的巨大需求是担保机构发展壮大的基础。担保机构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自身的信用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担保机构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提升能力和担保机构的业务前景。”而发改委从去年开始对担保公司进行信用评级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据参与此次担保信用评级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人士透露,“担保公司的整体信用并不理想,资本金少,现金则更少。”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虚假注资成立空壳贷款担保机构,向银行套取贷款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逐步显现出来。
该人士表示,担保公司资质差的情况导致整个担保行业潜在风险巨大。有的担保公司要求提供反担保,而自身的风险控制机制无法配套;还有的担保公司风险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选择担保公司的风险很大,即使担保公司失信,商业银行几乎没有应对之法。
商业银行要求中小企业寻求担保机构的第三方担保以降低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因此,“选择资信等级高的担保机构是商业银行防范担保风险的必然要求。”
其实,不仅是商业银行方面,还是作为担保机构的监管方——发改委呼吁“行业整合”,来自担保行业的人士也纷纷强调,担保公司数量多,资质参差不齐,“行业整合”亟待开展。毕竟,目前担保行业存在的“失信”现象是业内人士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对整个担保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的。
专家表示,担保行业在七个省市的信用评级试点只是第一步,全国范围内的担保机构评级已经“如箭在弦”,整个担保行业的洗牌已经“兵临城下”。
大公人士强调,资信评级机构通过信用评级必将极大提高担保业的透明度,并使得担保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投资者对担保机构的信任感,但最终都是为了提升整个担保行业的信用形象。做大做强
发改委此次对部分地区行业担保的信用评级试点把市场激励和信用评级结合了起来。发改委每年会批准一些免减税担保企业,这次在七个省市批准免减税担保企业时,要求申请减免税的企业需要进行评级,暂时还没有根据级别来选定免税担保企业。
但据参与评级的人士介绍,发改委今后可能将把对担保行业的评级推向全国,在推向全国后可能会根据评级结果来制定行业整合的相关规定。担保行业内对整合的理解是“做大做强,做规范。”
中小企业所具有的高成长和高风险的特性决定了对其贷款的高风险性,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的担保机构的风险性自然也很大,因此,担保机构自身财务实力的增强和奉献管理水平的提高则是其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据一位专家表示,中国担保行业在金融行业中可能是发展最快速的了。2000年,全国还只有几家担保公司,现在已经超过3000家了,但是“快而不大,多而不强”,大多数的担保公司规模都很小。担保业是一个必须有信誉支持的行业,因此要有一定规模以支持其信誉度,规模的大小与其抗风险能力的大小可以说是成正比的。
对照国外发达国家的担保体系,业内人士呼吁,国内应该由一些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信用级别高的担保机构,形成一个有进入门槛和行业规则,能够形成自然淘汰机制的担保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内人士和专家普遍认为,担保业没有做大做强的原因在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还在于民间资本参与度不够,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担保公司仍然是政府出资支持的。另外,制约着担保行业发展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法律法规的缺失,担保行业缺乏其他金融机构的配合。
但是北京某担保公司人士告诉《财经时报》,“担保企业还是有很多的发展空间的,尤其是由于商业银行改革的滞后带来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和银行达成一种双赢的态势。”
业内人士强调,“做大做强做规范”必然是担保行业发展的方向。由于这几年担保公司发展过快,担保公司难免良莠不齐,因此,首先是担保业的评级,然后就是在目前担保业的基础上进行优胜劣汰,进行行业整合,让担保行业“做规范”。银行意愿
大公的一位参与评级的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去给这些担保公司评级其实是亏本赚吆喝,只想赢得发改委的认可。我去给深圳的一家公司做评级,一共去了三四次,但发改委做一家担保公司的评级才给一万。我们一共做了很多家,所以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
但他也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不在发改委,“发改委对担保行业来说是个监管部门,它没有义务来支付评级的费用。”对担保公司的评级追根究底是为银行服务的,银行才是这些评级报告的需求方。
虽然有些担保机构是政府背景的,但地方政府其实并不是很希望对这些自己的孩子进行整顿。“原因很简单,如果真为中小企业融资考虑的话,地方政府希望银行最好无条件地给予贷款,而担保机构能够从银行套出的钱越多越好。”所以银行对于风险防范的需要才是信用评级真正的需求。
但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银行对于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它是防范风险必需的措施之一。另一方面,即便是有担保的贷款,银行也不会仅仅凭评级公司的评级报告就决定贷或者不贷,还是必须由银行自身对企业和担保进行评估。评级报告仅仅作为一个参考,对银行来说花费十几万元有些不合算。
而且,如果是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担保出现了问题,银行更愿意去找政府解决。所以评级报告对于银行来说并没有太大用处。
广东发展银行的一位人士认为,其实银行方面对于风险防范的需求是很高的,但问题在于信用评级行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也很混乱。导致信用评级报告的可信度大大降低。所以只有信用评级行业做到“洁身自好”,才能使它们的产品——信用评级报告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满足银行方面的需求。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