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失问题困扰中国经济
来源:《格瑞贝斯环球财经报道》
2008-06-18 09:50:06
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违反经济秩序等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已占到中国GDP的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每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据统计,中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
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违反经济秩序等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已占到中国GDP的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每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据统计,中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同时企业相互拖欠现象严重。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有17万户企业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38%,是利润总额的9倍,达到1.5万亿元,因此增加的财务费用每年有2000亿元左右;企业相互拖欠导致负债增加,加重企业利息负担,17万户企业中每年要多支付9亿元的利息。中国有的企业坏账率甚至高达40%以上,远远高于欧美企业平均0.4%的水平。诚信缺失是中国市场经济管理的缺失,重建信用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诚信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目前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约为27%,银行由于逃债承受的直接损失每年约1800亿元。
目前在美国,非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比金融部门对GDP的影响大;非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平均就多增加2500万美元;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仅多增加1900万美元;消费者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能拉动GDP增长6000万美元。而在中国,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长1亿元人民币,GDP增长4800万元,非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长1亿元人民币,GDP反而下降9000万元。面对信用体系的缺失,中国各有关部门正在建设中国的信用评级体系。目前中国银行系统已经开始全国联网建设和完善企业信贷信用登记系统和相应的数据中心,但从数据内容上看,该系统只收录了企业的金融信用信息,缺乏企业综合信用,而关键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依然严重滞后。目前关键在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运营全过程都需要法律法规支撑。有关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缺失使得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大量可以开放的信息封闭在行业主管部门手中,部门之间因缺乏法规约束而难以协调。
信用评估咨询专家Steve Kern建议,中国加快建立、发展和规范国家信用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必要的法律保障和科学的行业标准,需要有数据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需要有独立、公正、客观的第三方信用管理机构。建设信用体系应该有法可依,建议在信用信息征集环节建立基础数据库,由公益性机构运营;在信用增值服务领域成立完全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避免形成新的行业垄断;建立区域性的个人信用数据库。
中国目前的信用体系缺失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市场秩序的调整,进而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影响。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信用缺失所带来的危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18-06-04 14:46:35
中国金融家
2018-04-28 09:37:07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发现(智库版)
2018-03-22 09:42:04
发现(智库版)
2018-03-07 14:10:40
中国新闻网
2016-01-19 1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