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从紧 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问题已凸显
来源: 华夏时报
2008-06-14 11:33:37
山雨欲来风满楼。近期一直风传监管部门将叫停商业银行对融资性信托担保业务,虽然监管部门与银行方面都否认了这一消息,但是目前占据银行理财市场最大份额的信托类理财产品,其霸主地位或许不保。 从紧货币政策下信贷资产类产品暴露隐忧 近期,在通
山雨欲来风满楼。近期一直风传监管部门将叫停商业银行对融资性信托担保业务,虽然监管部门与银行方面都否认了这一消息,但是目前占据银行理财市场最大份额的信托类理财产品,其霸主地位或许不保。
从紧货币政策下信贷资产类产品暴露隐忧
近期,在通胀压力与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下,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银行把信托类理财产品当成变相发放贷款的通道,银行出面担保后就能保持这一通道的畅通。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6月12日公布的《2008年5月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最新的研究显示,信贷资产类投资在信托类理财产品中的占比目前已接近85%。
目前信托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5.1%,与商业银行一年定期存款4.14%的利率相比稍高,在目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样的收益率对投资者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发行信贷资产类产品,是银行与信托公司签订协议,由信托公司开发一款信托产品以银行的渠道发行,筹到的钱由信托公司做信托贷款,或委托贷款给银行的客户,银行出具担保。客户收到信托贷款后归还银行贷款,银行的贷款规模就减少了。
“银行发行的这种信托理财产品,可以把银行的贷款转成信托,从而把表内业务变成表外业务,减少银行的贷款规模。”信达证券研究银行业的饶明解释说。
“银行将贷款转信托的方式,与监管部门从紧的货币政策显然有些出入,其中暴露一些风险问题,监管部门或许对这一方式不太认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郭田勇表示,银行发行的信托类理财产品,由银行本身选择了信托公司的项目又自身出面做担保,银行在其中的角色显得有些不合适,这是信托类理财暴露的一些矛盾。其实信托类产品银行不做担保也可以发行,其收益率和风险都会同时增加。“这并不是意味着理财产品不能做担保,如果由第三方担保的话可以排除银行自导自演的局面,减少一些风险问题。”
记者了解到,信贷资产类产品目前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比例较高,这其中存在不少的风险问题。
融资性信托担保业务与理财初衷不相符
“商业银行为融资性信托做担保业务,其实与理财的本质不相符。”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理财的本质是一种投资行为,信托类产品则把理财与储蓄相混淆了。”
郭田勇认为,银行的信托类理财产品设计方面,是由银行对信托项目作出选择作为一个操作平台,再由银行来对此进行担保,这更像是储蓄而不是理财,而且这其中的事情都是由银行方面一手承担,信托公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大。
信托类理财产品一般来说投资领域有三块:信托贷款、票据资产、证券市场。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在4月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中就指出,2008年各家商业银行普遍面临信贷额度紧缩、流动性吃紧的局面,如何利用创新途径解决信贷缺口成为各家银行重点考虑的问题。2008年3月份以来,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开始占据信托类理财产品的主流。
“银行之所以热衷于融资性信贷担保业务,是由于从紧货币政策下需要开辟新的信贷途径,而且这类产品有许多机构在大量购买,对于其中有没有银行的担保是很看重的。”郭田勇认为。
信托类理财产品仍在热销占据市场最大份额
记者在招商银行营业部了解到,目前信托类理财产品仍在热销,并没有所谓的叫停一说。营业部工作人员向客户推销的理财产品中,除了两款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外,其余均是信托类产品。“这些都是固定收益的产品,最近很受欢迎。”客户经理介绍道。记者致电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相关人士也表示信托类理财产品并没有传说中的被叫停。
记者6月12日在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也看到,仍有10款“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可以购买。
《2008年5月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中指出,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继续增加、美元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继续减少;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与市场占比继续延续上升趋势;QDII理财产品有所回暖;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继续大幅度萎缩,甚至几近消失;延续上月的趋势,稳健型理财产品继续成为市场主流,其市场占比已经超过八成。
根据万得数据显示,目前6月份处于销售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有179款,其中信托类理财产品62款,占总数的35%左右;集中发行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是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和北京银行。
结构型理财产品中资行依然没兴趣
信托与理财研究所《2008年5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中指出,由于结构型理财产品“固定+衍生”的特性,即通过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小部分资金进行衍生品投资,从而实现了在保本(可能是100%保本,也可能是90%、95%保本)的目标下博取可能的高收益。这正好满足了一部分投资者的需求,他们既向往资本市场的高收益,又不愿意冒损失本金的风险。5月份结构型理财产品发行41款,其中大部分挂钩于指数与股票,记者发现其发行银行多为荷兰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
郭田勇认为,由于过去中资银行的结构型理财产品都是从国外投行买回来的,银监会已经下达规定不许变相代售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而且受次贷危机的波及,海外股市问题频发,中资行暂时对结构型理财产品失去兴趣。
客观来说,从结构型理财产品出现至今,有令人失望的零收益,但也不乏令人瞩目的高收益。比如本月到期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中,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光大银行“同升8号”港股挂钩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25.04%。
私人银行理财产品成理财市场新亮点
前段时间,中国银行发售了一款私人银行的理财产品“申新理财证券投资信托计划”,预计收益率在7%-14%,资金投向主要是股票一级市场申购、交易所国债逆回购以及银行存款等,期限1年,单笔合同资金最低限额人民币200万元。
而其他还未开设私人银行部的商业银行,也开始尝试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如招商银行近期发售的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平衡配置和积极策略两款,浮动收益,起点金额在人民币50万元,主要用于投资国内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交易所债券以及国债逆回购、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等。
“私人银行争夺高端客户,针对客户个人开设金融服务以及其他非金融服务,是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新的增长点。”郭田勇表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