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担保业呼唤政策扶持
来源:网络转载
2008-06-14 10:49:13
2001年底,大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写给大连各中资金融机构的一封建议函中,呼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也就是说,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与银行约定在基金政策支持的范围内,只要银行按自己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给企业发放了
2001年底,大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写给大连各中资金融机构的一封建议函中,呼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也就是说,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与银行约定在基金政策支持的范围内,只要银行按自己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给企业发放了贷款并及时通知基金,基金就“自动”地承担了一般保障责任,而基金无须逐个审查借款人并与之签订具体的担保合同。显然,这比通常的担保又进了一步。难怪连他们自己都说“这听起来就像银行在马路上随便拉一个人做担保,而这个人不但愿意而且有能力担保一样不可思议。”他们说,我们就是要充当“马路上的那个人”。
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源于融资难。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短期贷款缺口很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60%的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仅16%能满足需要,53%部分满足需要,31%不能满足需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复杂。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目前我国金融结构单一,国有银行一统天下,没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融资业务的民营融资机构。在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资金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资金供给在结构和数量上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金融体制亟待改革。但这种改革尚无明确走向,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是从眼前状况出发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比较现实。
从企业自身说,主要是融资渠道太少。一个只有几百人、几十人的企业,规模太小,股票上市不现实,发行债券不可能,向其他企业借钱不合法,职工凑钱风险大,合资或引进外资的机会也不多,只有一条道可走———向银行举债。然而,在现有金融体制下,国有的商业银行一贯是面向大企业的。有调查表明,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66%的中小企业反映融资渠道是自筹资金,只有12%的中小企业是通过银行信贷融通资金;36%的中小企业反映目前银行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得不到贷款支持,61%的中小企业认为贷款难现象很普遍。
从银行说,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条件比较苛刻,金融服务的品种也比较少,而最主要的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存在着担心。的确,许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够健全,财务制度松弛,信用观念不强。这使得银行在向他们放贷时格外慎重。一般说来,银行除了设置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更高门槛,如提高贷款利率外,也只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或担保贷款。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流动资产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物质形态变化,无形资产又难以量化等特点,向银行提供的贷款抵押物难以得到银行的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突破中小企业信用难题,就成为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关键。
突破瓶颈的举措
1996年,武汉市出现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担保公司,这大概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以向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担保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后来,武汉市又相继成立了民发实业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据报道,武汉民发在成立后仅1年的时间里,全市就有900家私营企业要求这家公司提供担保,总计10亿元。而当时的民发公司的担保基金只有2000万元,按照与银行达成的1:5的信用放大协议,民发所能担保的也只有1亿元的额度。担保公司一出现,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无论是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满足供给,自上世纪90年代末,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一批信用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深圳的中科智担保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公司成立不到三年时间,已经累计担保金额10亿元。担保余额一直保持在注册资本5倍的范围内,不但创下了担保公司赢利的记录,更为难得的是,公司已成为全国所有担保类公司中唯一一家没有发生代偿事件的担保公司。公司管理部经理陈立龙说,公司在担保的过程中有严格的评审制度:先是业务经办部门初审,再是管理风险部复审,通过后报公司项目担保小组评议,最后是公司评审委员会评审。其实,除了这些严格的程序外,叫做“个人无限责任反担保”的制度起了关键的作用。当公司为中小企业担保时,要求企业作出相应的反担保。公司董事长张锴雍认为,如果客户愿意拿全部身家以及今后所有岁月里的无资产可供执行的生活来跟担保公司行骗,那么我们就认赔!
据报道,从1998年国家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信用担保机构300多个,担保资金达100多亿元,可为中小企业提供400亿元额度的担保。尽管担保资金的额度与需求相比如杯水车薪,但毕竟有了一个可以看得见效果的开端。
谁是最后的担保
如果从经济人的本性出发,是没有人愿意充当“马路上的那个人”的,信用担保的边缘化生存,大多有深厚的政府资金背景和对获利的冲动。离开政府财政的强有力支持,信用担保迟迟难以长大是可以想见的结果。
担保行业有一个著名的“蜡烛理论”,这一理论来源于担保公司的风险,而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担保与被担保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二是担保公司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称。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胜利说,担保公司的风险实在是太大。比如一个担保公司一年为100个项目担保了一亿元,平均每个项目为100万元,其中99个项目都很好,只有一个项目不成功,需要担保公司代偿100万元,那担保公司一年就白干了。如果有两个项目砸了,我们就得亏本。真是这样的话,担保公司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蜡烛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承惠认为,尽管现有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缺少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机构抗风险的能力很弱;二是缺少银行联动机制,贷款风险集中于担保机构;三是缺乏规范管理和专门人才,潜在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四是容易造成资金配置上的不当和不公。他建议,要调整担保资金的运作方式。一是政府直接对商业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贴;二是在现有担保体系中建立和规范协作银行制度,明确协作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关系和风险分摊比例;另外,要考虑对不以赢利为目标的担保公司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
实际上,政府还是信用担保的最后“买单人”。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认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但一般是政府行为,时间一长,被担保者同样会产生吃“大锅饭”的想法,甚至赖账不还。他倾向于民间自办的小担保公司。这种公司责任心强,信息掌握得准,经营灵活,也容易与银行进行沟通。不过,他也认为目前信用担保公司摆脱单纯依靠政府的“输血”并不太现实。
看来,信用担保还要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耐心地等待新的发展契机。值得期待的是与几年前相比,大环境毕竟是有了不少改变。中小企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将在明年1月1日实施。其中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资支持、信用担保等都有明确的条款。最近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暖风频吹,先是工商行出台了允许私人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政策,接着又是央行的通知,要求为中小企业融资“开绿灯”。无论是银行、中小企业还是信用担保公司,都会从中感觉到悄悄发生的变化。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