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响一声”电话之真假辩 诚信交际堪忧

来源:网络转载 2008-06-06 10:47:01

是以讹传讹,还是确有其事   连日来,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对“响一声就挂断,回拨后每分钟产生几十元甚至数百元电话费”进行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清算司与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骗专家对“响一声”电

是以讹传讹,还是确有其事
  连日来,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对“响一声就挂断,回拨后每分钟产生几十元甚至数百元电话费”进行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清算司与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骗专家对“响一声”电话回拨后被吸费一事,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工业部负责人声称,高额吸费基本不存在可能性,这是不法分子为推销所谓群呼设备、利用互联网所作的欺诈性宣传;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骗专家认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对65个吸费号码的回拨测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科学,高额吸费诈骗确实存在。”为了澄清此事,有媒体记者以有意成为加盟商的身份,与从事该项业务的两家公司取得了联系。经过一番周密调研,发现此事确实存在,“该公司以为加盟商搭配的产品图作为说明,一部电话群播器加上声讯电话群拨转接一体机再加上银行账号,就能实现话费提成,声称加盟商有了这几个必要条件,就可以在产生的话费中获得25%的提成,而这种H—18型声讯电话群拨转接一体机具有自动转接自动录音功能,同时可以转接30部电话。”正如目前各大媒体所言:吸费电话确实存在,绝对不是以讹传讹。

  吸费陷阱屡屡上演 官方表态很模糊

  大多数人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夜深人静时,每每手机就响了那么一下,然后便鸦雀无声。当迷迷糊糊从睡梦中醒来时,会发现是个再陌生不过的号码,可是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犯嘀咕:是谁?是多年不联系的老友?是只身在外地的亲友?是哪次出差的路上倾心常谈的朋友?是不是遇上了难处?还是夜半想找人诉说心事?如此猜测,便会毫不犹豫回拨过去,如此一来,便落入吸费陷阱,对方是“语音”也好,不接也罢,折腾下来,才发现,自己的电话费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么,笔者想问:如此诈骗,到底应该谁来负这个责任呢?“中国移动10086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拨电话人的个人行为,和移动公司无关。客服工作人员还提醒说,目前移动还没有推出屏蔽“陌生电话响一声就挂”的服务。用户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随便回拨,小心陷阱。”如此说来,运营商已经完全摒弃了自己的责任。有关部门更是高度重视,深入调查,进而得出结论:“响一声”电话高额吸费基本不存在可能性。原因是:有关部门对最近收集的多渠道反映的65个所谓“吸费号码”进行了回拨测试,结果是30个电话没有高额吸费,35个号码已经为空号或无法接通。所以便认定为不存在可能性,那么,那35个空号码如果正是高额吸费的电话所在呢?可见,官方的态度,如此含糊,如此不负责任。当然,人家没有说“绝对不存在”,而是说“基本不存在可能性”,多么圆滑的说法!因为他们对现有通信技术监测手段的先进性缺乏足够的信心,对电信运营企业的诚信服务并没有绝对的把握,所以便给了个如此这般的结论。就在官方认定“吸费电话不存在可能性”的第二天,各大媒体便起来反驳,通过各种结论证明此事的存在,一瞬间,各种观点见诸报端。笔者不禁纳闷:既然此事如此轻松便得到证实是存在的,甚至,直到今天,各大论坛还可以看到“电话吸费,高薪招商”的帖子。那么此前官方的观点是不是太不唐突了些?

  诚信交际堪忧

  此事的真实性,已经一目了然,那么,我想大多数遭遇到这种陷阱的人们一定要问这么一句:我们的损失怎么办?这到底是谁的责任?是运营企业不够诚信还是现有通信技术监测手段太低端?回拨电话,利用的难道就是人性的善良和人们基本的交际需求吗?如此下去,是不是任何一个我们没有听到的“未接来电”,只要是陌生号码,便会让人心惊胆战,避之不及呢?我们的社会,如果到了这个地步,我相信,这便是全人类的悲哀了!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信用卡号后4位泄露或被盗刷


网络 2014-01-23 13:42:22

警方揭秘电信诈骗常用伎俩


网络 2014-01-15 17:43:00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