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警惕楼市股市透支中国政府信用

来源:房地产门户 2008-06-04 08:59:23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的数据,多数城市的房产价格在调控声中逆势上扬,10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北京以10.7%的涨幅名列首位。与此同时,股市则在蓝筹股效应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的数据,多数城市的房产价格在调控声中逆势上扬,10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北京以10.7%的涨幅名列首位。与此同时,股市则在蓝筹股效应的带动之下,大涨之后继之以大幅震荡——普通购房者与中小股民怨声载道,连续曝光的钱权交易案件与基金坐庄疑云,给普通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不幸做了背书。【延伸阅读:时评:房价高涨 中国为何无人为民众买不起房辞职】

  楼市与股市既是拉动经济的两匹大马,也是经济泡沫的两大载体,在民意胶着的情况下,理所当然成为政府调控与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这两大载体强大的资金吸附功能,使之成为体制内外资金流动和权势阶层吸吮社会资源的主要管道。楼市与股市因此成为经济的风向标,测度出中国整体经济的健康状况。目前政府在两大市场中如履薄冰而又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正是针对楼市与股市中透露出的不良气息过于浓烈。【延伸阅读:国家统计局:1-10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幅24.1%】

   以往的楼市与股市之所以出现偏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信用过度透支,这就为今天的纠偏埋下了伏笔。如果这一态势不得到根治,我们会看到类似的纠偏政策再次出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能承受之重。

   在楼市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对于民众的承诺还未彻底兑现。按照任志强的说法,不管是国务院1998年的23号文件,还是2003年的18号文件,都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实行的住房供给体系“中高收入家庭用市场化的方式购买或租赁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中低收入家庭用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住房问题,低收入与困难家庭用廉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事实上这一供给体系从未得到过地方政府的真正重视,经济适用房在有些地区成为寻租狂欢地,地方政府依旧在抬高土地价格,房价在高雅消费的指引下一路狂飙。【延伸阅读:时评:面对房价暴涨 应该坐卧不安还是暗自窃喜?】

  相关部门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态度同样存在失信之处。宏调压力不大之时,这些部门对房地产行业频吹暖风,在税收及银行贷款、房屋预售等方面一路绿灯,资源与信用的过度消耗导致的结果是,许多地区造成了土地经济的路径依赖,丧失了培植市场根基的兴趣。如今面对巨大压力,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以行政命令将房地产商的土地、资金链条一一收口,这未必能够真正打压房价,反而有可能颠覆正常的资金运作方法,更难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资产证券化平台。而国家统计部门与建设部等部门之间的数据打架也在给政府的信用抹黑。【延伸阅读:楼市调控未见成效 新一轮宏调将拉响?】

    在股市方面,监管层历经艰辛奠定股改成功基础之后,力推大盘蓝筹股上市与培育机构投资者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国有企业与机构天生具有利用政府信用的癖好,在上市之前,政府以剥离注资等方式,或者以赋予专营权的方式提供这些企业上市条件已经是政府信用的一次透支,对政府信用损害不小,那么,在上市之后就会如人所愿一变而为市场企业吗?恐怕答案不容乐观。

     这些以其巨大的体量与市场长子地位才成为股市定海神针的大盘蓝筹股,背后赖以支撑的正是政府的信用,不仅在上市之前向市场各方展示的优势暗藏了政府信用,在上市之后即以定海神针的架势示人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以优惠与偏袒给予投资者的强烈心理暗示,使市场再次形成对于政府信用的无所不在的依赖,一旦这些大盘股与机构有些风吹草动,投资者当然不会以市场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而会转而诉之于政府监管部门,以往股市中常见场景会再次上演。

    工行、中行等大盘蓝筹股的上市使股指虚拟度增加,掩盖了股市的萎靡不振,股指牛气十足再冲上千九,但大部分上市公司却在股市中惨淡经营,股价不涨反跌,用股指进行自我安慰的鸵鸟做法也是信用匮乏的表现。其他诸如在发行中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偏袒等更不必说。

   令人遗憾的是,有能力借用政府信用的一些企业的机构未改恶行,一些机构投资者在特殊时期如在大盘股上市之时执行命令托市之余,坐庄抬价不亦乐乎。

   要给透支的政府信用消毒,首先要收回被滥用借用的部分,让市场价格和独立的中介评级机构来替所有的企业说话,而不是政府;其次,不管政策怎么调整,有关部门显然应该给市场各方传达一个强烈的信号,政府所要重塑的是一个有法可依的健康的市场,而不是以行政手段代替市场。建立信用重要的是一以贯之,有固定的价值观与符合价值观的方法,这样才能给人明确的预期。无论对政府部门也罢,个人也罢,莫不如此。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